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阳春三月,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对面山坡上的村庄,被红云白雾似的桃杏花笼罩装扮非常妖娆;金陵河畔和宝平公路两边的翠柳已经如烟如雾,随风摇曳起舞,引来城里踏青的少男少女三五成群,桃花簇中人头攒动留倩影。
在那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春心荡漾的莹莹姑娘,魂不守舍的样子,早已落入了同伴的眼里,不停地频频回头的有些反常,就知道她今天有什么事情勾魂。
此时,大家看见了场边站着一位解放军翘首向这边张望,便知道是莹莹女婿柳旭回来了,大伙儿都起哄大呼小叫的喊叫让领导不给莹莹准假回家,让柳旭在场边慢慢地转悠着干着急去。莹莹回头狠狠的瞪了那几个起哄的调皮鬼一眼,笑着逃跑了。
当王莹见到柳旭的时候,王莹都有些不敢相认了。此时的柳旭变得细皮嫩肉,像个大姑娘似得,与前两次相聚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虽然没有了帽徽领章的陪衬,仍然显得英俊潇洒!
二人相见,彼此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愉悦!莹莹笑嘻嘻的问柳旭:“咦——看样子你的心情不错吗?这次回来怎么吃得白白胖胖的,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柳旭笑着说:“唉,从此宣布退役后,部队对我们这些退伍老兵另开小灶,好吃好喝的款待我们,让我们好好的养胖了再回去,我们连出早操都免了,你说我要是再不胖一点,那就对不起老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了!刚开始我们就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后来实在闲的没事干,几个人一起打牌玩,真没意思了就上街胡乱逛,把银川市的大街小巷让我们都给逛遍了,把附近的山山水水玩了个遍。”
“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听说你回来几天了,怎么到现在才来了呢?”莹莹假装生气的问。
“我是大前天回来的,我也想一回来就想来看你,怕别人笑话我没出息,这两天走了两家老亲戚,今天就上来看你了,你还嫌我来晚了!”柳旭眉毛一挑,笑着问。
莹莹进门给柳旭和自己倒了两杯水喝,她一看时间不早了,到了该做午饭的时候了,笑着对柳旭说:“你今天来的晚了,我娘不在家,我也没有本事给你做好吃的,你到厨房来陪我说话,我就给咱和面做臊子面怎么样?”
一会儿,莹莹的父亲收工回来了。一进大门,看见院子里果然放了一辆自行车,便兴冲冲地问:“莹莹,听说你女婿回来了,是他回来了吗?”
柳旭听见了,急忙从厨房里出来笑着说:“姨夫,您下工回来了?不好意思,我没有和你们商量就自己决定转业回来了,你不会生我的气吧?”
莹莹的父亲,用眼睛上下打量着摘去领章帽徽的女婿,还是那么精神!便笑着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在咱们宝鸡找个事情干,还能照顾上家里。咦——你最近好像吃胖了!你来咱们爷儿俩个在屋里说说话,晴晴马上回来了,让她姊妹两个在厨房折腾做饭去。你来的时间不好,你姨领着小琴琴回娘家去了,已经去了三四天了,也该回来了,你下午别走,刚才我看见有人打扫舞台呢,今天晚上舞台上可能演戏哩,你晚上看完戏再回去,看你姨那娘儿俩个下午能回来不?”
大队的舞台就盖在王莹家隔壁老佛爷殿基础上,大门外的大场里就是看戏的戏场,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舞台上果然挂上了帷幕,贴出了喜报,上演的是现代戏“沙家浜。”不到天黑,孩子们早早地搬凳子占地方。生产队也早早地下工让社员回家吃饭,晚上看戏。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的七十年代初,朝阳公社只有两个大队的宣传队,能排演出大型现代剧,永红大队的宣传队首屈一指。只要舞台上一有动静,上下路过的人们便把消息传向四面八方。
那天,直到天黑,柳旭也没有迎候到丈母娘回来。
晚饭后,人们便从方圆几里的四面八方涌来,人群已经在舞台前黑压压的一大片。在戏还没有开演以前,不知是谁走漏了柳旭未走的消息,莹莹家的房门口已被本队的一群青年男女和爱看热闹的人们为了个水泄不通,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咋呼着要看王莹女婿,后来的人挤不到门前边,就捅破了窗户纸趴在窗户上看这个未来的新女婿,都夸莹莹好眼光,有福气,找了一个非常英俊漂亮的好女婿,姑娘们也一个个露出了无限羡慕妒忌的神情,在人们说说笑笑的赞叹声中,莹莹父女心里喜滋滋的,就像吃了蜜糖似得沾沾自喜!
柳旭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心中也美滋滋的无比自豪!
那天晚上,柳旭在一家人的陪同下,直到舞台上拉上了帷幕,这才起身进来,王莹送他到场边,月光下看着他跨上自行车跟随看戏的人们回家去了。
第三天,天气晴朗。吃过早饭,别人都下地干活去了,留下柳旭一个人在家实在闲的无聊,带着小妹柳花去自留地里锄草,站在田野里垓塄上,眼前的庄稼地里的麦苗,呈现出一派绿莹莹的景色,上空隐隐约约的看得见麦苗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清晰的气浪就像透明的水波一样,晃动的人头昏目眩,有些犯困。
突然,柳旭想起二三月份的天气最长,是一个盖房子的好机会,现在还不抓紧时间趁自己工作还没有分配下来的这段时间了动工盖房,还等什么?柳旭中午回去,就上去在老窑洞里看了一下父亲留下来的木料,准备找匠人动工盖房。
望着那些封存多年的木料,不由得他想起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年从兰州回来,买了准备盖四间大房的木料,却未等到开工盖房就病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转,在他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他就含恨九泉了!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继父是一位老实巴交北方人,只知道低头干活,母亲却是南方人,自幼儿跟随父亲在兰州做生意,原本想在城里养尊处优当娘子,没想到结婚不久婆婆去世,无依无靠的公公便写信叫儿子媳妇回家。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随丈夫回到陕西宝鸡老家。
在兰州城养尊处优的张氏,她哪里能受得了陕西乡下人的寂寞与苦楚,随即脾气变得暴戾怪异,对丈夫动不动便是拳打脚踢,骂不绝口——柳旭的父亲一个七尺男儿,不是打不过妻子,只是考虑妻子一个城里的千金小姐,跟随自己来到乡下受苦,他是实在不忍心对她还手制止她的胡闹。怎么知道他的容忍却放纵了她的蛮横不讲理的任性,使她更加变本加厉;他却变成了一个有口难辨的窝囊废,怕说出来别人笑话,就这样久而久之抑郁成疾,这才回家一年的时间,他便病入膏肓就抛下父亲、娇儿命赴黄泉。
从此以后,柳旭的爷爷为了照顾自己的宝贝孙子,硬是苦口婆心好话说尽,求张氏留下了帮忙抚养他石门唯一的继承人小柳旭长大。老人家一生忍气吞声,只为孙子没有了亲生父亲,再不能没有亲娘照顾。为了留住这个外地媳妇,他又托人给儿媳找了一个被国民党军队留在此地养伤退役老兵赫德,这是一个贫困潦倒回不了老家,到处给人帮工混饭吃的流浪汉,此时有人招他为婿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从此,赫德便更名为石郝德,这个石郝德虽然身强力壮,是一个能够吃苦耐劳的好劳力,却架不住张氏几年时间里,又扑里扑通的生了四五个孩子,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随着孩子们的问世,更是雪上加霜,日子更加难过,这个张氏仍然不思悔改,不想办法和丈夫同心协力把日子往好里过,借生孩子的缘故,一直在家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在家里仍然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闹得鸡犬不宁。可怜年迈的石怀玉老人,为了他宝贝孙子只能忍气吞声,装聋卖哑,随她谩骂聒噪。
偶尔,石怀玉老汉碰见有牲口滚坡摔死,给人家帮忙剥杀死牛、死马,最后人家酬谢他,给他分一些牛马驴肉拿回来改善生活,按理来说,家境贫困的石家,根本就没有钱给孩子们买肉吃,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荤腥,张氏看见老公公拿回来的牲口肉,本应该是欢天喜地的做熟给全家人改善生活。她倒好,一边洗肉一边骂老公公嘴馋的要啃死娃,非要弄些死狗烂马肉回来害祸她,边做边骂,摔碟子礅碗,不管是锅盖还是舀水的马勺,都被她挨个儿摔个够!等她把肉做熟的时候,骂得大人娃娃已经没有了吃肉的食欲,就是把肉吃了,也吃得索然无味,吃得心里不痛快!老头子看着孙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却吃不上一点油水心里着急,在他身体还可以的时候,他就趁在生产队劳动之余,挖一些药材洗净晾干,等到星期天,就领孙子柳旭去街上把药材卖掉,给孙子买一些学习用具,领孙子在食堂里开洋荤解解馋,也免去了挨儿媳一顿臭骂的窝囊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