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章第一卷]
第12节假材虚料
罗世维虽然是县委副书记了,不过排名最末,分管的不是党务,而是工业。高岚县是农业县,全县当时没有啥工业,除了农机厂,茶厂,水泥厂,煤厂,锰粉厂,正在建设中的猛铁合金厂外,再无啥厂矿了。工业在全县的生产总值中,是小头,分管工业的副书记,自然比其它副书记份量轻。
如果要成为县长,必须成为排名第二的副书记(排名第一的副书记是县长)。当时排名第二的副书记,叫刘忠。这人特别的严谨,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说话直爽,但不粗鲁,在机关,深受干群拥戴。特别是他对人和蔼,从不发火,这在当官的人中极少见。很多人官不大脾气大,位不高架子高。
大伙很看好他。
县上决定上一个大工程,当时投资两百万,叫“猫儿坪水库”工程。为了强化对工程的领导,决定由刘忠副书记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和县农机水利局长任副总指挥。工程是在一个河谷里筑坝,形成河湾型水库,然后梯级发电。这种水库修在山区,充分利用了水能资源。
到工地去,既是苦差事,又是件好差事,当时的收入都很低,到了工地就有补助。作为领导,还不止这些,比如可以开小灶,吃香的,喝辣的。因此,刘忠副书记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务,愉快地上任。
猫儿坪虽然是个山沟里的小坝子,但在历史上很有名。
一是因为当年张献忠逃离四川,曾在此安营扎寨。据民间传说,当时明军秦良玉部追得紧,但是,张献忠最心爱的妃子——他自称大西王,所以有妃子,一个叫梅花的女人,刚好要生产了,不得不停下来。解放后有农民分到土地,从地里挖出了一些金银首饰的碎块,就是张献忠逃离时丢弃的。
二是闹白莲教时,紧领的达川地区,是白莲教西南的中心之一,有一标人马,就长期驻扎在此地,最后坚持了30多年“反清复明”,才被官军剿灭。这里的人,把军人叫“莲兵”,就是得于此。有个小山包叫莲坟包,肯定埋的白连教民众。
上个世纪30年代,红军也曾把这里建成了游击区,和刘存厚的队伍打过几次小仗。双方争来夺去,谁也没有占领,所以叫游击区。
红军长征时,村里的罗拐子是挑夫,后来正式参加了红军,解放后进了北京城,当的啥官,大伙说不清楚,反正村里的人去北京见他,得经过三道岗哨。村里和他一道出去的,共有11人,不过只有他命大,活到了解放后,其他人要不死在长征途中,要不死在抗日前线,要不死于解放战争。能活下来的,绝对是命大福大,鬼神不收。
解放后,这儿山清水秀,但出产不丰,人口稀少,一条叫淙溪的河流,奔腾不息,述说着生活的艰辛,倾吐着山里人的向望。在这儿修水库,大快人心,虽然山民们要舍家纾难,迁居他乡,人人还是乐意接受,毕竟这是造福子孙的好事。
水库最关键的工程,就是筑拦水大坝。这钢筋混凝土大坝修得如何,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更关心到坝下10多个村几十个社的安全。但是,作为工程总指挥,刘忠对这个一点也不懂,他的长项是搞党务工作,从公社(乡)党委书记,到局机关的党组书记,再到县常委,副书记,一直在党务这条线上工作。他没有搞过农田水利,当然更没有搞过工程建设。这里面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
大坝的修建承包给了一个乡镇建筑队,本来修大坝的技术含量也不高,照设计施工就行了。其实不然,光水泥用什么样的标号,里面的讲究多得说不清。沙用什么大小的颗粒,讲究得很呢。
正好,这个建筑队的头头儿,是罗世维的老表,转角亲,本地人称为“巴岩老表”,有点嘲讽的味道。
这天,罗世维请巴岩老表来一起喝酒,老表正找不到大腿抱呢,县委副书记请他喝酒,还不屁颠屁颠地跑去?就象公狗听不得叫,告化子听不得火炮响。
老表现在虽然有些钱了,但是,还是草根阶层,和上层社会隔得天远地远。因此,在酒席上,把罗世维当热一样捧。这席饭钱也不再由罗世维出了,老表也不敢让罗世维出血呵。不仅吃的算自己的,走的时候,还给罗世维拿了条小熊猫,当时是最好的烟之一,成都烟厂特制产品,据说是专供邓小平他老人家抽的牌子货,市场上极少见到。相当于现在的极品黄鹤楼,或是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