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2.阿彦被囚
晚自习上课时,阿彦还没有回来。
午饭后,阿彦回教室的路上,一手端碗,一手用筷子敲击着。也许是酒足饭饱后的悠然自得吧,竟吼唱起了时下流行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可没唱上两句、没找到感觉,就被拐弯走过来的政教处曲老师撞着。“啥?你吆喝的啥?伤风败俗,不务正业。走,去我办公室一趟。”
阿彦一脸懵逼,惊诧道,“怎么,不让唱歌吗?”
“唱歌?我们还是慢慢谈谈吧。”曲老师的话模棱两可,但语气勿容罝疑。
于是阿彦不情愿地像影子般跟着他去了政教处。可这一去就是半天。
教室里,同学们沸水般议论开了。
“阿彦咋回事?”
“唱不健康歌曲了。”
“歌颂祖国自然风光的歌曲,咋不健康?”
“关键是歌曲里出现了敏感词汇。这是我们学校绝对不允许的。”
“噢,明白了。理解,我理解。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适应新环境啊。”
“我前一段时间听说一对兄妹也出事了。高二的哥回家给高一的妹捎来了一件毛衣。在教室门口被领导看到,非让两人开一份亲兄妹证明。你说说,这证明怎么开?让谁开?”
“我也听说一件事,去年高三一男一女晚自习后,在黑板上研讨几何题。巡查领导说人家是借助图形表露心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田堘半信半疑地坐着、听着,似乎看到了无助的阿彦正孤独地坐在政教处一角,面对一沓稿纸、咬着笔帽苦思冥想……
“领导,你也许是不喜欢歌、不了解歌,只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师。你也不理解、不明白我们年轻人的所思所想……”
“领导,我已经说过几遍了。这是一首爱国歌曲,就像我们喇叭里经常播放的《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我真的没有其他什么意思……”
“领导,我错了,真的错了。以后再也不唱歌了。求求您让我回教室里,我巳经半天没上课了,还有很多作业要写、要交……”
写了撕,撕了写,写了再撕。阿彦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被领导释放、还他以自由。
田堘想像着阿彦被囚禁的境况,心里很是犯愁。“阿彦,晚饭吃了没有?”“领导,芝麻粒般的小事,至于这样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吗?”“难怪教学楼东墙壁上会有人用红色砖块写了‘劳教所’几个字。”
第三章 达成一致(13-18节)
13.数学习题
晚自习第二节上课,田堘抱上作业下了楼。
教室里很静,校园里也很静。高远廖廓的天空,一轮圆月朗照,丰盈、皎洁。没有星,没有云。地上,亮亮的,银辉满地,流水一般。前面的房舍、道路和那高耸入云的黑森森的树木,在这秋意绵绵的沉静夜晚,如同一幅浓妆淡抹的图画。
田堘穿过操场一角,绕过食堂饭场,走上通向数学老师家的水泥路。左侧,是男宿排房,没有灯光,没有人影,漆黑一片,不闻声响。右侧,高高的女宿围墙里,密密匝匝的杨树傲然挺立,枝叶交错。树杈间的鸟巢黑黢黢的一团,和下面深幽偏僻的院落一样,静谧,沉寂。
突然,田堘看到前面有一个人影从数学老师家胡同里转身出来。“于瑶?”他头脑里立刻跳出这个名字。但距离太远,他看不清楚。这时,那身影弯下了腰,似乎是要蹲身系鞋带。他走近,那人站起了身,果然是于瑶。“你早呀。”一回生二回熟,他主动和于瑶打了招呼。“我也刚过来。”于瑶拨了下前额刘海,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巴掌大的纸片,递给他,“这是今天的习题,你看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会认真学习的。”田堘还想说声“谢谢”,于瑶已匆匆离去,丢给他一个渐去渐远的背影……
交了作业,返回教室,田堘打开了纸片。纸片上密密麻麻,书写工整,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典型例题,分析点拨,解题过程,模拟练习。右上角还标注着年月日期。
田堘仔细地读着、品味着、思考着,他第一次感觉到脑筋急转弯般的数学题,也能变得如此中通外直,如此通俗易懂。当他确信自己真的看懂了、弄会了,才忐忑不安地尝试去做最后的那道模拟题。幸运的是,题读完时,他已有了解题思路。这时,他心里竟涌起一阵喜悦、兴奋和满足。“于瑶,谢谢你的帮助。”
在田堘10多年的求学生涯里,他也遇到过几位教学老师,也数十次向老师清教过问题。也许是问题太难,也许是自己基础太差,常常是老师给他讲过了,他还是一头雾水。每逢老师问他“听懂了吗?”或“理解了吗?”或“会了吗?”时,他也总是爱面子的点点头,然后糊里糊涂、不懂装懂地回到座位。
遇上于瑶,在数学学科上能得到她的帮助,但愿以后自己的成绩能有所提高。毕竟以后要参加实打实的高考,哪一门学科都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力量,更何况是“走遍天下都不怕”数理化中的第一把交椅?
14.水泥路上
第二天晚上,田堘和于瑶一前一后去交作业。
在水泥路上的树荫里,田堘追上了于瑶。“于瑶,谢谢你的习题。”
“有帮助吗?”于瑶瞥了他一眼。
“有,太有帮助了。”
“真的假的?”于瑶半信半疑,又抬起头看了看他。
“是真的。”田堘由袁表示,“经你一讲解,题目似乎容易了很多。”
“有帮助就行。”于瑶低着头,声音不大,嘴角翘起一抹微笑。“科学方法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说的对。也许我缺少的就是学习方法。”田堘点头称是,接着反问道,“人说登高望远、举重若轻,你是不是自己学的好辅导别人功课也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田堘好奇又不乏讨好地问。
“我可没有。”于瑶谦虚道,“我爸是数学老师,我多少会受他点影响吧。高一时同学们问我问题,我也算有心无心地积累了一些讲题经验吧。”于瑶从口袋里掏出两片纸,递过来,“这是今天的习题。”
“感谢。”田堘接过纸片及时表示谢意。
“哦,对了。我的计划是按专题学习,你看怎么样?不合适或不适应,我们可以调整思路。”于瑶说话时,田堘第一次直视了她的眼睛,澄澈,秀丽,灵动,深邃。
“这样分专题挺好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例题,有习题;有分析,有指导。如果掌握了方法,这一类型的题也就会做了。”
于瑶点点头,“行,那就先这样吧。以后如果有什么不妥,我们再根据情况调整。”
“好,只是你这样做会耽误不少时间,我感觉挺不好意思。”田堘真心感到歉意。
“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其实帮助你,我也是复习巩固呀。这也算是两全其美、共同进步吧。”
田堘知道,于瑶是在宽慰他。压力山大、节奏紧张的高中生活,谁不珍惜自己的宝贵时间?谁愿意放弃自己的一分一秒?
于瑶数学成绩优异,又有深入浅出的学习指导方法,还这么慷慨无私地乐于助人,让田堘佩服,也让他感动。
田堘想再向于瑶说声“谢谢”,但他没有说出口,或许是一句感谢的话太肤浅,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谢意,或许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于瑶平时听得太多太多,早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无诚意无厚度。他只是指了指老师家的大门,对于瑶说,“你先去吧,我稍等一会儿。”
“好。”于瑶会意,说了句,“明天把你做的模拟题拿来,我看看。”然后转身快步走进老师家门。
15.达成一致
晚自习第二节上课后,阿庆从门外进来,走近田堘说,“老师让你现在交作业呢。”
田堘心里一惊,“莫不是老师嫌我交作业晚影响了他休息?可这两天我过去,他也没提更改时间的事呀。”不管怎么说,老师既然催了,那就赶紧收交吧。
连续两天,田堘把交作业时间擅自推迟到了晚自习下课。他不想再遇见于瑶。尽管这样做不是他的初衷,也不是他的本意。
那天下午课间,田堘正站在教室走廊里向远方咷望,阿肖笑眯眯靠过来,用手小幅度地指了指走廊东边,“哎,那个趴在栏杆上搂着同伴肩膀的。”
“什么意思?”田堘听得莫名其妙。
“嘿嘿,你小子,有艳福,还攀上了高枝呀。”阿肖说完,拍了拍田堘的胳膊。
噢,田堘明白了。阿肖是在说他和于瑶呢。这时的于瑶正和一女同学伏在护栏上说笑,于瑶的一只胳膊正搭在同伴的肩头。
“胡说啥呢。”田堘用肘戳了一下阿肖,斥责道。但他转念又想,“既然阿肖这么猜想,也免不了还有其他同学会这么议论。毕竟有些话题,在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眼里,太敏感、太美好,也太严肃、太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