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谢清泉在灵床放了多日,身体已经澎胀变形,连褂子和裤子的扣门都扣不上,另找带子系着,棉衣根本就无法再穿进去,盖在身上。张治邦一扑,谢清泉下边就流出似血不是血,似浓不是脓的黑水,气味很重很浓,呛鼻呛喉,熏得人头昏眼花。赶紧喷酒怯味,又急忙燃起檀香,中和空气。
宫海燕便扶:弟弟呀,节哀顺变吧,可不能把眼泪滴到大哥身上,沾了眼泪,大哥在阴间会迷路呢。
谢文说:是人都要死的,死了倒是享福,不操心,不受罪,不受气。死得安祥,那就是积了德嘛。
谢汉说:他哪里想死,病得真了哦,天王老子也治不好,百万家财也没奈何。
谢雄说:千个郎中医不好,百药吃尽药不灵,做儿女的,是尽了力的。
谢英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阿爹七十三岁了,阎王不请自己去,可以说喜丧啊,喜丧!
谢文说:虽然阿爹受苦一辈子,可生养了这么一大家子人,在人世间也算没白活。
默殓时,执事人员一搬动就涌黑水,把所穿所盖的寿衣都渗透了,须要再拿白布包裹一遍。问宫喜鹊要,她说“没有,我已经对得起他了!”谢文就把自己家的拿来。内用白布把他层层包裹,包裹得严严实实,连头脸都没露,指头粗的布条横捆了三道,又竖捆了三道,但还是不敢随便低抬高举。又要求外用被单拉起四个角提着走。问宫喜鹊要,她又说“没有,对他我已经足够好了!”袁秋华便将嫁来没用过的,中绣龙飞凤舞图,边绘吉祥如意画的新绸被单拿来。
先有执事人在棺内底下,用沾胶补缝,再用石灰铺底,又垫草木灰纸包,厚约四寸许,尾部是木炭纸包,其上铺白纸,再用七星板压住,七星板意在求寿,板上铺黄绫绣花的棉褥,俗叫“铺金”。褥上放鸡鸣寿枕,寿枕选黑布作料,内装石灰,用二片土瓦垫之,以供亡人枕头,黑布装石灰,意味亡者“来得清楚,去得明白”。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奉尸殓于棺”。
忌寅,禁响,避犯丧。但“肉体”往棺材里放时,却又装不进去,把左胳膊压下去,右胳膊又出来,胳膊是僵硬的,弯得像镰刀。
亲人均跪在棺材前,张治邦埋怨谢文:人一咽气,就要把身子放平整,你也不管,现在成什么样子?
谢文说:荷叶包针,个个出头哩,我家的事,复杂呵,不用我说,你也清楚。
张治邦说:孩子呀,你真命苦,你娘活一日,你就没有出头之时。唉,死错了人啦!
谢文上前揉搓父亲胳膊的各个关节:爹呀,你生儿育女,劳苦一生,活着可怜,任务才完成,才多大岁数呐,晚福未享,怎么就一病而走了?黄天不祜,死后还是可怜。
谢汉也扑上去搓揉父亲的另一只胳膊:我可怜的爹呀,一辈子没过上好日子,却得恶疾死了啊,孩子都苦大了,却享不到孩子的福呀,眼看着生活要好起来了啊,你怎么就走了呢,你怎么这样没福呢。
宫喜鹊背靠墙壁,拍手捶胸,哇的就哭,不提老公对她的诸多好处,只哭自己可怜,以后日子怎么过。
亲人扒棺而哭,围棺相送,见最后一面,看最后一眼。孝女哭唱“寿材经”。孝媳哭唱“热材经”。
谢英双手捧着朱漆木盘,内装殉葬物品。为了保证亡人落个完整尸首,脱落的牙齿,指甲,头发,都用小红布袋着,由家属放入棺内。宫喜鹊剪下的一束头发,另用小黑布袋着,所谓结发夫妻,夫死要棺带妻发,妻死要棺带夫发,以示永不分离。
小殓时,为避免“奔波劳累了一辈子,空着手儿来,又空着手儿去”,民间讲究让亡人左手执金,右手握银。谢家是三代贫雇农,既无金元宝,也无银锞子,而谢家祖传的金戒指和银耳环,宫喜鹊又称失落不见了,舍不得拿出来。谢清泉就只好左手放个铜钱,右手握个手绢。如此吝啬,袁秋华看不惯,拿来藏品,让公公左手执金印,右手握银元,口含玉蝉,头枕五帝钱。儿女想起难过,就用烟盒内的锡纸折成银元宝,用金黄纸折成金元宝,放入棺内。生前用的水烟壶,酒壶,酒杯等,也一并放入棺内,由父亲在阴间继续享受。除此之外,还有“镇物”,五谷,生铁,桃仁,柳条,鸡血等,目的是希望死者能顺利地入法道轮回转世。
先是抽掉棉褥,再是抽掉草木灰纸包的,侧身勉强放进去,人就挪不正,不能仰面而卧,四肢伸开,双手平放于膝上。再用斧头砍棺材两边内侧,胳膊揉软了,能塞进去了,肩膀却又横起,最后削木适肩,将包裹布解除,把两臂交叉置于胸前,右臂在左臂之上,两掌平贴胸部,而手指插入胁下。盖三尺织锦被,倒石灰,填草木灰纸包,棺材盖虚掩。
二天后,正式大殓,锣鼓齐响,鞭炮齐呜中,盖实棺材,涂抹沾胶,钉上七根“子孙钉”,俗称“镇钉”,据说能让后代子孙兴旺发达。位于棺木中间的一颗“子孙钉”,不兴执事者钉死,要由亡者的长子带长孙加钉。谢文先在它上面拴上一系红线,由孝长孙用手拉着,他用手轻轻地敲一下,意思到就算了,民间谓为“留后”。
接下来,立孝堂,设灵堂。棺前放一张八仙贡桌,悬挂白桌布,摆供品,香炉,蜡台,并在棺材右角点上一盏“长明灯”。棺下放一只升,内装粮食,上插一杆秤,再放上一盏碗灯。灵堂内白烛高照,香烟绕梁。稍后,酒食摆祭,堂祭仪式开始,礼生喝道:孝子孝孙,孝男孝女,请上前来,三拜九叩首,恭送父亲到天堂。
行“成服”礼后,谢家老少俱披麻带孝,三步一叩,五步一拜,顺走绕棺三圈,又倒走绕棺三圈,磕头跪拜。长子谢文到土地庙报吴主,请亡灵,焚化纸钱,回灵堂敬香,敬酒,敬饭,行“三献”礼。接着,长媳添香,添茶,添食,行“三献”礼。
再接下来,拜祭开始,以亲疏远近,上下尊卑为秩序,长者列前,晚辈于后,一家一堂(次),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
灵桌东首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高唱:“一上香!”递香给案前站者,由拜祭者双手接香,高举过额,向灵堂作揖后,递给西首的赞礼生插于香炉。然后动作重复,依次 “二上香”“三上香”。上香毕,东首赞礼生高唱:“拜!”祭拜者跪于膝前草包之上,拱手于额头,随躬身之势双手下置左右,额头俯触在地。西首赞礼生高唱:“起!”拜祭者即起,垂手肃立。继续再复行,再拜拜,再起,三拜,三起。“三献”礼毕,赞礼生高唱:“退!”孝子孝孙匍匐在案旁左边,孝女孝媳匍匐在案旁右边,向祭拜者叩头答礼,下跪回拜。
族人放鞭炮拜祭,客人放鞭炮拜祭,众孝子跪谢。凡祭拜者,一律入流水席,吃豆腐饭。
宫海燕对袁秋华说:给她做儿媳,你是自找活罪受哩,凡事想开些,看远些,她这把年纪,又费神操劳,还能活多久呢?千万别唱对台戏,明交锋,暗较劲,惹不起,你躲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