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公元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公元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公元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元1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襄阳,湖北省辖地级市、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两千八百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公元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公元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
公元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辖三个区{襄州、襄城、樊城}、三个县级市{枣阳、宜城、老河口}、三个县{南漳、保康、谷城}和三个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鱼梁洲经济开发区},万平方公里。
襄阳名胜古迹旅游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著名景点: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城等;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公元2013年襄阳入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公元2014年襄阳入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春秋时期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朝时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境内主要有邓、谷、罗、随、唐、厉、卢戎等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见史载者有随县、邓县和鄀、酂、卢等邑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
秦朝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
西汉初年始建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
东汉汉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三国曹魏仍属荆州襄阳郡。
晋朝西晋、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用。
隋朝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宋朝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朝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朝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公元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