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日之后,你付银子,我交货!”
送走杨管家,宗吾枯坐书房发呆。原身发疯被送往马棚岛,带出来的家当也就是他举业时的书本以及随身洗换的衣服。宗吾初见这些“遗产”时,也是无语了。用他们去参加科举?能力问题就不说了,现在是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至于当闲书看,别扯了,看不懂呀!他实在没想到这原来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包括族人在内都不知道,朱氏能够拥有兰大儒的手书,这其中是有一段渊源的。
朱庄临六塘河而居,多朱姓而名之。宗谱记载,临河朱氏祖籍义乌,始迁祖乃致观朝河道总督朱之锡的亲族子侄,秀才出身,屡试不第,却有文名显于乡野,孟九公(朱之锡字)爱其才干,收为幕僚,相机参赞河务。后孟九公殁于任上,留有遗嘱,将随身书籍尽数传之始迁祖,望其重操举业,以为将来治河之阶。这其中便包含了上述的兰心亨大儒手书。孟九公与兰大儒,本为世交,又是同年。兰大儒不但深通经意,亦是当世书法名家,那些手书都是孟九公五十大寿,兰大儒作为寿礼送出的。
始迁祖得书本欲回乡苦读,然而孟九公继任河督靳辅知始迁祖精于治河,五顾茅庐,泣涕相留,始迁祖不奈厚情,便留下辅佐,被依为心腹。又十载,功绩渐显,靳辅奏疏朝廷,请以候补道台酬其功绩!还未就任,靳辅便为政敌所攻,致仕归乡。始迁祖受其牵连,罢官夺职,废为庶民。
兜兜转转十五载,白身儒士白头翁。始迁祖此时无力科举,也无颜归乡。因着孟九公的余荫,便在徐州府宿迁县的一处乡野之地落了根!于是便形成了而今的岔河朱庄。
始迁祖临终前,叮嘱儿孙:“后世子孙功名彰显者得书。”
说来也怪,自始迁祖始,后世儿孙每一代都有一人获取功名,但最高不过秀才。有促狭鬼直接称临河朱氏为“秀才世家”。
三日已过,日出东方,大运河上震天响。自淮安府方向有船队直奔马棚岛,船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杨管家乘快船首个登岛,急匆匆奔着宗吾住处而来。
“科文先生,我家大人得知贵处有奇书,并愿意转让。为显诚意,更示庄重,亲自登岛,只为迎书而来。请抓紧准备,大人说话就到。”
宗吾慵懒得伸着腰,打着哈欠,一副似醒未醒得磨样。杨管家不管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拉着宗吾得手直往书房闯,一个劲得催促着宗吾将书交予他。
今天的场面如此隆重,宗吾也不怕他们赖账,将随手放在桌案的兰大儒手书一股脑儿的丢给杨管家。杨管家像是受了惊的野猫,赶忙伸出两条胳膊,将书本紧紧的用在怀里,然后腾出一只手来轻轻的抚平褶皱的书页,并用哀怨的眼光盯着宗吾,仿佛宗吾侮辱了他一般。宗吾受不了他的眼神,只找了个接口洗漱去了。
杨管家也不理睬宗吾,将书放入随从带过来的大号书匣内,然后给书匣披红挂彩,仿如对待祖先牌位一般,轻轻的放在正堂的条案上。他还准备了一对香炉,插上香线,点燃香头,然后乖巧的侍立一边,四十多岁老男人表现出来的谄媚之态,甭提有多恶心了。宗吾看不下去,只把眼光扫视远方。
鼓乐之声由远及近喧嚣而来,排头一个身着一品大红官袍留着o型胡须的长者,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肃穆威严走进前来。他并不理睬任何人,只是盯着条案上的书匣子,目不斜视。进入厅堂内,只大呼一声“恭请大宗师手迹,后学末进以增叩首。”说完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扑将上去打开书匣轻抚书页,那状态倒像是抚摸美人的肌肤,陶醉其间,不可自拔。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之中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老大人原本赤红的目光方才清明下来。
“请科文小友近前一叙!”
老大人轻声呼唤,宗吾整了整衣袍走将上前。毕竟是一品大员,心中不免忐忑。
“科文先生的文章诗赋,老夫亦曾拜读。其中材气横溢,可为当世俊杰。”
“老大人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