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地主虽然痛恨陶渊明但又无奈,因为连何泰都要按照新的人丁土地数额缴纳税租;所以其他地主只得乖乖如数上报人丁土地数。
何泰岂肯如此轻易地就范?彭泽的历任县令还没有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呢,陶渊明敢跟我何泰过不去,就让你这县令做不成,看看在彭泽这方土地上是你陶县令厉害还是我何老爷厉害。
何泰于是修书一封,派人火速送到浔阳,给他的弟弟浔阳郡丞何隆。何隆接到家信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好一个陶渊明,小小的县令不知天高地厚,你想损害何家的利益换一个清官的美名,看看我怎么整治你,让你长点见识,要不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官场呢。一个愚顽的书呆子。
何隆把他的亲信浔阳郡的督邮找来,做了一番安排,派督邮到彭泽县去督查工作,考核政绩。
这天处理完公务,陶渊明在花园里晒着太阳看书,身上晒得暖洋洋的,敞开衣襟宽松腰带,很是舒服。
忽然有差役急匆匆地跑来报告:“老爷,快点快点,督邮大人到了。”
陶渊明仰着身子没动,问:“督邮来干什么?”
“不知道,老爷快点,督邮大人已经在大堂等着您了,看样子很不高兴呢。”
陶渊明一边整理着衣襟扣子一边说:“他不高兴?我又没惹着他,不高兴关我什么事?”
“老爷快去换官服吧!”差役催促。
“换什么官服?我这身衣裳不是很好吗?在家的时候我都舍不得穿呢。”陶渊明打量了一下身上的衣装很惬意地笑笑。
“你现在是县令老爷,不是野莽村夫了。”
“这也没有办法啊,你是知道我从来不穿官服,现在放在哪里我都忘记了,就这样凑合着吧。”说着就往大堂走。
“陶县令到——!”有差役喊。
“彭泽县令陶渊明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对着督邮拱手施礼。
督邮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一看陶渊明一身便装来见他,脸色刷地由红变为紫青。
“陶县令,陶老爷应该是下官来拜见你才对!”
“大人,请息怒,陶渊明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大人多多包涵。”陶渊明依旧是不卑不亢。
“下官想请教陶县令,有像你这样的装束拜见上级官员吗?”
“陶渊明不知督邮大人要来督查,所以来不及换官服。大人是微服的身份来到鄙县,我这装束也说得过去;要是公办的话大人应该提前告知下官,我等好率县衙一班人迎接大人。”
督邮一时无语以对,想了一会儿说:“事出有因没有来得及通知,就急匆匆地来了,这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不妥,只是下官没法按礼节恭迎大人。”
“听说陶县令在普查人口、土地,准备征收租税。”
“是,下官初上任,必须提前准备。”
“可是,有人告你滥收税加重百姓负担,搞得人心慌慌,百姓不堪其苦。”
“督邮大人,此话可有依据?下官一切都是按照税法办理。大人如果想了解真实情况的话,不妨到乡间去访问一下。”
“我自然是要下去走访的。”
“下官可否陪同大人亲自去?”
“不劳陶县令大驾,我自己去就行了,告辞。”
“大人这就走?”
“走,不在这里影响你了。”
“大人慢走。”
督邮气乎乎地离开了县衙。
县衙里一片寂静,人人都沉默着不说话。陶渊明逐个看看,都回避他的目光。陶渊明知道都怕说错了话,惹得他发火而成为出气包。这就是官场,官大一级压死人。其实他们并不了解这个新来的县令,陶渊明岂是那种鸡肠狗肚的人呢?
陶渊明心平气和地问:“督邮今天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呢?就是因为我没有穿官服迎接他吗?”
大家抬头看看陶渊明,见他真的没有生气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平常,并非强作笑脸;大家脸上的阴云就消散了。
有人说:“督邮以为老爷没有穿官服出去迎接是怠慢了他,所以发火了。”
“至于吗?哈哈,我在刺史幕府,将军幕府都供过职,见将军和刺史也不过如此。”陶渊明很不以为然。
“老爷,督邮这次来很突然,事前并没有通知,而且一进县衙就不高兴。”主簿说。
陶渊明想了想说:“我看此事另有隐情。”
县丞对陶渊明说:“您需要慎重些,督邮这次来可能与普查户口、土地有关。”
“怎么个慎重法呢?”陶渊明问。
“也许浔阳郡府对我们有些地方有看法。”
“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妥吗?”陶渊明心里觉得处理公务上没有什么有违原则的事。
“与公没有不妥处,但是与私就很难说了。”
“我这个县令是公家的,而不是某个私家的。”陶渊明的语气里带着些气愤。
“我们是下级,……就像寄人篱下一般啊!其实谁也不想这样,可下等官吏又有什么办法呢?”县丞口气低沉,一脸无奈。
陶渊明不语,深思良久,猛然拍案,众人都吃了一惊奇,瞪着眼看陶渊明。
“哼,我陶渊明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间的小儿折腰屈膝呢!”说着袖子一甩,背着手昂首走出大堂,直接回家去了。
灯火阑珊,月映南窗,陶渊明的居室寂静无声。
陶渊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翟夫人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躺在床上准备悄然入梦。
翟夫人此时的心情却很复杂,她不知道丈夫的这种决定是否有些轻率。她的心目中丈夫不是那种做事贸然、心血来潮的人;但是这个决定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让人无所适从。
“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赶水路呢。”陶渊明知道夫人有心事,就催她早点入睡。
“为什么要这么急呢,等去武昌为阿妹处理完丧事再回来辞官也不迟啊。”翟夫人以为是陶渊明是在一怒之下做出的决定,等去武昌为妹妹办完丧事后,火气消了,也许会改变主意的。
“没有这个必要了,我这一次是下定决心了。”陶渊明的语气很坚定。
“你还是再想一想吧,江州祭酒干了一段时间辞官回家了,种田种不长又出来做官。镇军将军的参军、建威将军的参军在两个将军的幕府中都干不长,又回家种田了。本来以为这个彭泽县令能干几年,可是不到三个月又要撂挑子了。”
“是啊,生不逢时。现在世风日下,人心叵测,寡廉鲜耻。心怀正义有志于治世救民的人很少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我这样个性耿直、不会见风使舵更不会阿谀奉承的人,继续走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贾太傅是人中才俊,一样大材小用。董仲舒更是可悲,他学识渊博、处事沉稳也一样屡造劫难,只是侥幸脱险罢了。三闾大夫屈原更是令人心痛!
想想官场的险恶,我就觉着还是躬耕田园的好,就是受点饥寒也无所谓。西汉时的张长公,官至大夫,因为不能取悦世俗所以终身不再出仕;何况我这小小县令呢。
夫人,东汉时有位贤人王霸,王莽篡位后弃官回家。朋友的儿子驾着马车来送信,王霸的儿子蓬头垢面,见到客人又不懂礼节,王霸感到很羞愧。王霸的妻子却说,您抱持清节,不顾荣辱,朋友的富贵怎么能与您的清高相比呢?听了妻子的话,王霸也就终身隐居了。”
“我并非真的反对您辞官,只是来得有些突然。”
“哈,回去吧,早早地耕耘我们的田地。我要轻松地睡个好觉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