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定装火药 (第1/2页)
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祯三年,叶辰李大牛等人终于有了立足之地。
大年三十,整个山寨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不管是被收编山贼土匪,还是被吸纳来的流民,都有了稳定的生活,以后的日子有了盼头,都趁着过年的时节,所有人都尽情的释放之前内心的压抑与恐惧,对以后的美好和期盼,让崇祯三年的春节格外喧嚣。
崇祯四年正月十六。
全体护卫团整整齐齐的站在山寨校场,进行新年后的第一次训练。大半个月的放松,让所有人对第一次训练充满了期待。
“挺枪,刺···”
“上前一步,出刀···”随着李大牛等人的口令,队员们在寒冷的深山中一次次挥汗如雨的训练着。
永安村。
看着眼前即将建好的村落,李大虎在隆冬里吸纳而来的无家可归的流民,用一双双皲裂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眼睛里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干劲儿,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刀枪这种冷兵器,已经开始逐步淘汰。在山沟里小打小闹,凭借着经过自己训练的队伍和远强于这些人的指挥组织力,打败这些乌合之众轻而易举,但是以后面对的敌人更加强大。
现在已经崇祯四年了。
东北的后金,经过崇祯二年、三年两次入关抢掠,皇太极不但摸清楚了明朝的实力,也抢到了大量的人口和物资,还得到了明朝培养的各类人才。更为可怕的是,这股敌人在战争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而且与大明不同,对匠人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最终于崇祯四年正月铸造出了红衣大炮,逐步开始朝着火器化方向发展。
而在大明内部,自崇祯即位后,从元年起,陕北延绥一带连年灾荒,百姓大量逃亡、从事起义造反十之七八。但是明朝中央与地方相互推诿扯皮,直到崇祯四年正月才派遣官员携带10万两银子赈灾。而早在崇祯二年,李自成就逃在甘州聚众起义。后来在崇祯四年七月,起义首领王自用、老回回、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及高迎祥、张献忠等大大小小义军共三十六营、二十万人马聚会于山西。这位未来大明朝的掘墓人李自成追随高迎祥,自号“闯将”,逐步开启了自己攻略天下的历程。
而远在南方的福建也不安生,数千农民军起义攻占了瑞金,后转战古城。
现在的大明朝四处烽火,后金的实力最为强大,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肯定有不凡之处。叶辰隐隐有股直觉,以后自己多半要与这几股势力走到对立的一面。
现在一切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而叶辰的心越发急切。自己必须抓紧时间,让自己的部队装备上火器。只有以划时代的火器才能战胜所有敌人,否则只依靠冷兵器,叶辰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护卫团现在只有长枪和大盾。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最普遍的鸟铳,叶辰在之前的缴获中早有发现,也做了详细的研究。
大明的鸟铳,射击训练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成本却非常高昂。就算是一支做工十分精良的鸟铳,其铳管的使用寿命也就几十次。而铳管按照这个时代的技术,耗时长费用大。所以就产生了矛盾,想要训练出大量合格的火铳手,就得大量训练,但是铳管报废太快,时间和资金消耗太大。
而且这个射击训练 ,没有大量的弹药是训练不出合格的战士的。铅弹还好说,不过制造火药的硝石硫磺,又是个大麻烦。
不过这些问题,叶辰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想办法解决。
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