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桐无奈缓缓解开上衣,白白净净的后脖颈处,却深深的现出一条鱼形胎记,红白分明,异常明显。

徐达盯着朱桐的胎记,身子颤颤巍巍的向前迈出两步,揉了揉眼定睛细细又确认了一下。

“没错了!”长舒了一口气道,将近二十年了,他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大侄子后脖颈有一鱼形胎记,这回万无一失了,就是咱大侄子,咱上位的皇长子。

大嫂这些年苦苦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了。

徐达呆呆看着朱桐的脖子,眼里流出了汩汩热泪,脸上洋溢着:

喜悦!

高兴!

兴奋!

这都不足以表达他此刻的心情。

他为上位高兴,为大嫂高兴,不由地想起大侄子小的时候和自己女儿妙云绕床弄青梅的场景,无奈的摇摇头,如今大侄子却流落民间,心中一阵苦涩,因为他自己也曾体验过民间疾苦,知道那是多么残酷。

沐浴结束,朱桐理了理合身的衣服,穿戴整齐,刚刚抬头却发现徐达站着发愣,这老头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沙眼?老年痴呆?也不像啊!

“徐大人,草民已沐浴完毕。”朱桐故意大声喝道。

徐达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好了?咱不着急啊!陛下要单独召见你,小郎君,你可是走了大运了,哈哈哈!”徐达朗声笑到,捋了捋掺了些许白的胡子。

朱桐没有多问,他对历史还是了解一点的,知道皇宫规矩多,就是皇亲国戚见皇帝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何况是自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老百姓。

跟着徐达走便是,反正只要自己中规中矩,这些大人物也不会为难我这个小人物。

“小郎君,不要胡思乱想,放心啊!”徐达察觉出朱桐的担忧,笑着宽慰道。

“喝!不愧是第一名将,果然是个厉害角色,我就稍稍忧虑一点就被他猜出来了。”

朱桐被徐达这么一安慰,瞬间寒毛直竖,背后冷汗直冒,随即挠了挠后脑勺解释道:“嘿嘿嘿!一切谨听徐大人安排。”

“那咱先带你去偏殿!”徐达和刚刚一样对朱桐谦恭礼让。

朱桐小心翼翼的推辞,就怕一个不小心做出僭越礼法之举,徐达也同样如出一辙的把臣属礼节做足了,竟管一旁并没有侍卫、侍女。

又是推诿一番,二人才离开御池,安排好朱桐,徐达急匆匆赶到乾宁宫。

......

乾宁宫内,

徐达跨门而进,嘴角衔着一抹笑意,满面皱纹纵横交错,仿佛比当年给封魏国公时还要乐上几分。

马皇后听到动静,犀利的目光直勾勾地投向来人,还没来得及擦拭唇边的残羹,就移动凤体,挪足纳履,“桐儿呢?”

朱元璋也着急地看着徐达,虽然已经从他脸上看出答案,但是还是十分享受亲耳听到答案的那一瞬间,见马皇后站了起来,急忙说道:“妹子!别激动,等一下咱们一起去看咱桐儿。”

徐达缓了一口气,朝周围环视一圈,确认没有外人后,激动地说着: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双世娇宠:王妃太撩人

双世娇宠:王妃太撩人

景妤
浅川一族为天界所信,世代佑玉,却因五百年前一场疏漏酿成大祸,身为一族之长的她必将承受天大的惩罚。 而他高雅清绝,睥睨苍生,是天界威震一方的氏族长子,却甘愿付出一切,换她一世无忧。 时光轮转,五百年后,她心怀执念,纵观天地间上万千里,追他而至。 这一世,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她是来路不明的奇女子。最可怕的是—— 他,忘了她。 漆黑沉静的眼眸冰冷清然,寻不见一丝昔日温情。 幸而,她记得。 她会用时间去
历史 连载 7万字
第九行诗

第九行诗

时衿
早十点更新。【文案】高中第二年,班上来了个以美色撩人的新同学。作为邻居,叶珈蓝替学校女生送了一个月的情书,每次都是毫无悬念地被原路退回。有好友中肯评价:唐遇这种高岭之花,长得好看学习还好,谁要是把他搞到手,绝对是捡到宝了。后来毕业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每个人被要求写几个自己的优点传给右手边的同学。叶珈蓝喝得醉醺醺坐在角落里,眼睁睁看着旁边那漂亮的手指间夹了张纸条递过来。上头简短五个字,外加两个标点
历史 连载 5万字
桃花初动杏花残

桃花初动杏花残

燕十斋
一生为一人,一世为情牵。 既然不能许你红妆十里,那便以命守护。 拱手山河护你安危。
历史 连载 0万字
汉末三国传

汉末三国传

高木峰
《实话三国》试图以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用新立场,新观点,新角度,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沿途拾遗,见缝插笔,堵漏补阙,扭偏纠误,弃伪存真,去假求实,采撷精华,剔除糟粕,按照章回小说“话说”、“分解”的套路,一回一回地透视出更加接近史实,更加贴近那个时代生活的另一番景象。或许能够挖出一些新人新事,涌现新典型;撕去一些伪装者的面纱,露出本来真面目;改扮一些人的面具,
历史 连载 3万字
唐赟

唐赟

晋城
因车祸而离开这个世界,却在大唐帝国以另一种身份继续活着,在盛世大唐中书写自己的传奇! 厌倦争斗,而他身在局中;远离是非,却又一次次被逼入瓮,迫于无奈挺身而出,解决接踵而至的麻烦,一步步的成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该如何抉择?既然无法避免,那就迎难而上,我命由我不由天!
历史 全本 92万字
大明皇长孙

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关于大明皇长孙: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历史 连载 2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