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堂上的两人一时无话,空气似是凝固了一样。过了好一会儿,宁学友长叹一口气道:“小表妹应是已有应对之策了吧,刚刚你要说的条件是什么,不如与表哥说一说。”
表妹在他进来之时就表明不做亏本的买卖,可如要安置这些难民怎么也得两三万两银子,他那个清水衙门能值这个价钱的也只能是…唉,这次怕是逃不过去了。
温婉儿气道:“县太老爷,你可要搞清楚是你在求我,不是我在求你,你大可不必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不想谈没关系,直走出门右转,您走好不送。”
宁学友苦笑,又行了一礼才道:“昨日我也想过,那几个荒掉的庄子可以让难民居住,但是他们缺衣少食,依旧过不了过个寒冬。可若是把地卖给表妹,再换取粮食衣物用以安置难民,这法子似是可行,只是这…这怕于姑父的声誉有碍,对上面我也不好交待。”
宁学友早就不只一次权衡利弊,西南大将军在边关买了大片土地,哪里来的钱,是不是克扣了军饷,这确实于温亦辉名声不好,而他虽然有处置荒地之权,但这买家是他的亲戚,还是原本三个村子合在一起的一大片土地,上面纵然看在西南大将军面上不说什么,但于他而言却是把一条小辫子放在了别人手中,以后仕途怕就要十分艰难了。
温婉儿脸色稍缓,“我爹爹那里不用担心,他让我不论做什么都只管放手去做,只要他不弄得边关失守,以皇上与他的情谊,怎样都会放他一马的。至于你要如何决定,不如回去再好好想想。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做成什么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宁学友呆呆坐了一会才起身告辞,说是明天再来给答复。
永德帝两人走了出来,温婉儿请两人坐下,也是满腹疑虑道:“顾伯伯,你看我这样做是否妥当?我知道这样做于爹爹不利,但昨日想了一晚却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不瞒您说,我在年初曾找表哥要这片田地,当时是想着这地荒着可惜,军中一直缺少药材,如果我们自己能种上一些,那说不定可以救下军中不少将士的性命。”
“只可惜表哥没答应,这是会让他毁掉仕途的事,他十年苦读,一心想着光耀门楣,有一天能让家族看重他们母子,自是不愿冒险。如今我拿难民逼他,心中也是有愧。”
永德帝想了一下道:“如果以你的名义去买这块地,那可说是后患无穷,你的父亲和表哥都会受你所累。”
永德帝记得“梦”中情形,西南军历经十二载终于打败了燕国,西南大将军带着燕国的降书顺表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张灯结彩,欢天喜地的迎接大军归来。
那日永德帝高兴得从城门口把西南军众将领接到了金銮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温大将军好一番夸奖,而他这样做的原因除了打败燕国高兴外,也是想要借此大功之时封个候爷的爵位给表弟。
原本温亦辉是武安候府的长子长孙,是武安候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他的父亲温候爷显然不这样想,对这个儿子他是从小不待见,特别是在温亦辉的娘亲过世之后更是不闻不问。
在武安候续娶了刘氏之后,温亦辉的处境随着弟弟的降生而越发尴尬,否则也不至于他十几岁就跑去从军,硬是拿命为自己拼出一个前程。
永德帝眼中,他们表兄弟可说是同命相怜,都是自小不得家(皇)族看重,亦不得父亲宠爱的,而他至少有二皇兄拼死相助得以登基为皇,可表弟能指望的也只有他这个表兄了。
永德帝看出武安侯的意思,他想把爵位传给二儿子,表弟回家之后说不定要如何被父亲打压,被兄弟排挤,弄得不好定会父子失和,兄弟阋墙。他不如借此时机再封个爵位,这样就免了两兄弟相争,温家一门两侯何等风光,表弟半生漂泊劳苦,若是能家中和睦,尽享富贵岂不美哉。
永德帝想得很好,却是被御史台的顾长升递上的一份武安郡太守的奏折打乱了计划。
武安郡太守奏报西南大将军温亦辉勾结其妻宁氏侄儿,即丰兆县县令宁学友,在边关胡作非为,竟敢圈农田建庄园,致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奏折上清楚的写着,丰兆县与温大将军合谋,把丰兆县所属靠近边关一带的三个村子,近万亩良田尽归温大将军之女名下。可怜村中百姓痛失家园,无田可耕,饥寒交迫,后写血书联名状告温大将军及丰兆县县令,如今宁学友已被革职看押,所有证物均送入京城。
顾大人言词激烈,直言温大将军打退燕军固有大功,但强占良田亦有大过,实不配封赏侯爵之位,且如查证属实,更应从重处罚。
当时温大将军辩解,这三个村庄因受燕国兵害已经荒芜,且女儿是买下的土地而不是强占。
顾大人拿出丰兆县的账簿道,账上并无这笔款项,且库房之中也无这笔银两进出。
温大将军想了下又辩解说不是用银两交易,而是用粮食换取的,当时中洲难民近千人来到丰兆县外,宁县令无法安置,于是用田地和女儿交换了粮食,而且女儿建庄子也是为了安置难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