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C先生的操作 (第1/2页)
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注册“大智汇”商标的是c先生。
c先生是一个编辑,每天忙着约稿、审稿、校对和组稿出版的相关事宜。现在是个很奇怪的时代:读书的少,出书的多。想从大量的投稿里挖出一本精品非常不易。当然,精品书籍在哪个时代都一样,非常稀少。
千里马与伯乐是相互渴求的存在。想要发掘一本畅销书非常困难,仅靠内容显然不够,宣传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契合社会热点,没有热点创造热点!本质上来说其实和卖东西吆喝一个样,只不过换了一个文艺一点的称呼。书畅销了自己才算证明自己有眼光,才能升职加薪。
工作呀!工作!不知何时才能有不需工作的生活!在感慨中c先生今天的工作又开始了。不一会,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您好,请问是c先生吗?”
“你好,我是,有什么事?”
“是这样,我想出版一本书,希望向你咨询咨询。”
“说吧,什么类行的书?”每天都有这样的电话,大多数作者恐怕要失望而归。
“可能,算是经济类的书吧。”
“可能?”c先生平时负责文艺类的书,经济类由同事负责。这位作者看来搞出了混合体!c先生算是明白了,又是一个瞎胡闹的作者,以为有点想法就想出版一本书,写得狗屁不通,却以为能成为作家。像这样的连类型都分不好的作者还真没有,今天算是遇见了。不过还不能训斥,要不然又要被人投诉了。
“怎么说呢,书算是文学类,但形式好像可以算作是经济类。要不这样,我直接把书稿寄给你,可以吗?”
“好吧,好吧,你寄过来吧。”c先生想尽快结束这无聊的谈话,就这样敷衍过去。
“谢谢!谢谢!我会尽快寄过去的!”
挂了电话,c先生看了看角落里那个积了一层灰的纸箱,好像也是书稿。不过少有人翻动,也许还有些价值,谁知道呢。公司的投稿邮箱里也积压了几千份书稿,没人有那精力。
——
c先生刚刚完成手头的工作快要吃中午饭了,这时有一个快递包裹送了进来。他想起来了,是前天的一个作者寄的。现在有些空闲,他决定先看一看。
拆开包装,是一个牛皮纸档案袋。还有一封信:
c编辑,
你好!
首先感谢你的阅读。你应该不喜欢啰嗦,我就开门见山。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设计我已经完成。如你所见:就是这样。这个档案袋就是最终的成书封面。还有宣传广告也写在了上面。
其实,我并没有完全写完这部书。因为我还没有完全经历书中即将发生的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想我们可以面对面谈一下,并且补写完这本书希望你能够感兴趣,等待你的来电!
祝你:
能够发现更精彩的世界!
xxx
电话:123456789
2017年x月x日
他看完了信。有点儿意思,就冲作者这想法便值得看一看。他拿出写着“大胆为创意付费”的档案袋,抽出里面的一沓a4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最终装帧设计?一本用a4纸印刷的书!真敢想啊,如此简单到打印店也能做出几十本。这是c先生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他开始阅读,这作者的文笔真烂!c先生就是这样评价的,不过这形式倒是挺新颖。现在c先生确实感觉到那句“大胆为创意付费”广告词的意思了。
有没有出版的价值呢?
好像还真有,至少这种形式就很新颖。看起来是一本小说,但是真的更像是一本策划案。这本书稿算是把封面设计都搞定了。他决定试一试。
于是这本书便出现在他的选题单上。就让这本怪书去向大众讨笑吧!
领导把他找了过去说道:“说说吧,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来点儿不一样的。咱们出版社最近也没什么大动作,正好可以运作运作。在我看来,这本书价值和宣传语一样‘大胆为创意付费!’。而且出版这本书很节省,不用找专人设计封面,不用特殊排版,印刷厂也方便。简简单单,即使最终销量失败也没关系,成本没多少。”
“你有信心?”
“没有,不过风险不大,值得一试。”
“那行,你去负责吧。”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他心情不错,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c先生觉得这是他负责的最轻松的书,排版、装帧、宣传文案都不需太多操心。当然按作者的意思还要联系电影公司。真是大笑话,还不知道能不能成的事都敢想。现在他要联系作者签合同,还要让他把没写的部分补完。作者表现很积极,当即约定了时间地点。
c先生与书的作者约在了一个咖啡馆。
到了约定时间。一个二十出头的学生模样的人坐在角落里。c先生走到对方面前。
“你好,c先生,我是f。”自称f先生的人邀请落座。
“你好。”
“喝点咖啡吧,你点吧,我也不熟悉。”
“好的,两杯拿铁!”c先生随便叫了两杯咖啡打量f先生:“你看起来很困。”
“是的,我连夜做火车来了。这是我第一出书,心情太激动了。”
“没必要,你可以睡一觉再来。不过,看你现在情况,估计是睡不着了。”c先生喝了一小口咖啡:“有个问题,你怎么想起这这本书?”
“最开始想创业,发现了这个商机,然后写成了一份创业计划书,就是书的下半部。兜里只有600块钱,想找投资人,不过没戏!谁会投给我?不做出点成绩想得到投资人青睐根本不可能。于是我就想干脆变成书,让别人去做。我来赚点小钱,同时达到宣传自己的效果。”
“你就不怕我把你的书压住,然后把你的创意偷走?”
“不怕。如果你们出版社不出版我的书,我就去到其他出版社试试,500多家出版社总会有人愿意。在此期间如果有我书里的公司出现,那就更棒了!我只要把书名改成《xxx公司不得不说的故事》这样就更容易出版!更容易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