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书五经”是国人熟悉的一个词组,甚至已经成为简单描述汉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符号。“四书”相对于“五经”是较晚出现的。这个晚,不是文本创作得晚,晚的是“四书”一称。宋代期的大儒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纠合到一起,与千年前就有了的“五经”双峰并峙,共同成为国人精神生活的基础柱石。
贾环目前所处的红楼时代,四书是文言文写成的。现代记忆中用的却是白话文,这个自然是让他极为不习惯。粗看上去,文言文和白话文毕竟是属于同一语言的古今差异而已,难度应该不大。然而,相近的语言更易产生误解,同时,还容易产生一种目标上的偏差——令人觉得能用当代语言表达书中的内容就万事大吉了,理解其意、付诸实践的关键步骤就这样不知不觉被丢弃了。如果只是将其内容从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那可真是买椟还珠了。这是读四书的第二步,选择方法。消除文言文的障碍不是最终目的,却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步骤,而且,这个障碍不仅贾环这个穿越者有,古代人也会有。
贾环文言文的底子终究偏弱,他觉得如闭门造车的读,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很有可能把书读偏了,最后徒遭人取笑罢了。因此,他决定先不求解意,只求把书看熟、记牢,为以后打下厚实根基。
这要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共两万多字看熟、记牢,真不是简单的事,想想古代为何会有“寒窗十载”一说就知道些吧。可是,读书、学知识又哪有什么捷径可走的?一步一个脚印,群奋用功才是根本。
贾环也想过不走科举转而去经商,可这个想法又被他很快掐死了。因为在这个封建时代,家庭财产都是属于家长或族长名下的,家长或族长拥有支配这些财产的绝对权力,家庭成员更不允许有私产。你要怎么经商?在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走这条路的结果只有两条,一是给他人做嫁衣;二是自寻死路。对目前的贾环来说,绝不会有第三条路。所以说,趁着贾家还没到末日时,趁着不被人注意之时,考功名、取官职、争实力、结盟友才是正路。
因此,这些时日来,贾环感觉就像回到现代的读书时代,每天除了给王夫人抄那个早就倒背如流的《金刚经》,给迎春说说《射雕英雄传》,剩下的时间真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起来。对于不知道内情的人来说,贾环这个人就像消失了一样。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又名“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百姓民间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又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这一节日,据说起源于唐代。唐德宗在位之时,李泌上书,要求废除正月晦,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向天下人表示务本之意。德宗皇帝采纳了李泌的意见。汪启淑在《水曹清暇录》一书中说:“二月初一,俗称中和节,起于唐李泌,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后来人们又将土地神的生日(社日)与这一节日合并,日子又改在二月二日。同时,从唐德宗时起,中和节又吸收了春分的活动内容,因此,这一节日活动内容也就丰富了。
在乡间,有关二月二的习俗有很多。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害虫捣乱,进行“熏虫”。明刘若愚《酌中志》曰:“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饼,名曰‘熏虫’”。
每到二月二,家主照例是一大早便起床,挎一篮子土木灰,从门外开始撒,曲曲折折,一直撒到堂屋、厨房的屋根、门槛等角角落落,并围绕着柴垛、肥堆、水缸、粮屯等撒个大圈子,称之为引龙回。”听老一辈说,引龙回的目的一是因为龙主水,请它回来,以便布云行雨,使农作物丰收;二是龙为诸虫之精,它来了百虫就躲避,藏起来不敢出来了,不仅有利于人的健康,也利于作物生长。这一天,女主人也一大早地起来,把摆放在中堂前供祖先品尝的枣花子拿下来,加热后让孩子们吃。然后再刮几个萝卜掺着白面,和一盆萝卜馅子面,用油摊萝卜煎饼,据说:煎的是蝎子蚰蜒爪儿,把它煎死了,就有好收成了。
民间还有一说特有意思: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龙出汗。自打年下前后,“春打六九头”的那会儿,老街旧坊碰面就一准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口的讲儿、礼儿和令儿。冬仨月的“委冬儿”,着实的让憋屈在小屋里的老老少少心里慌慌、痒痒。
说了,沉睡在泥土里的龙都闲不住、睡不着了,那这人还等什么?那就别闷儿在屋里聊闲篇,到屋外透透气吧!论讲儿、论礼儿、论说道的老人们听着“惊蛰”的雷声震动着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户纸沙沙地响动,开始编排着、告诉着还是“孩子芽儿”的晚生后辈龙是啥模样,龙是咋样睁开双眼,龙是咋样抬头威风,龙是咋样出汗翻身!
在这个当口,家里主事的女人们,抢在二月初一的头里儿,为家里老老少少脱掉了一头的冬装忙碌。按照老礼儿,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儿,不能动用剪刀和针头线脑儿。善良的女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几天儿就喊着唬着,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万别动刀剪之物,甚至背着家里的老小,把忌讳的东西一堆儿的收了起来。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恼、有多要紧,从那老太太嘴里铁定是套不出来东西搁哪儿,逼急了,老太太恼了,会不论秧子的一通怒骂:“动那家什干吗,你就不怕扎瞎了龙眼?划破了龙皮?”再逼急了,她老人家会赌气说:“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里了,你找去吧!”您说,您有辙吗?那耗子会说话吗?
棉裤变夹裤,棉袄变夹袄,真难为了家里主事儿的娘儿们,一家子七八口子,刚过完年下,还没缓过劲来,就又忙活着赶在二月二头里换季,甭说,起早搭夜、点灯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儿!
说句心里话儿,说句实在话儿,这老娘儿们对过二月二的事儿忒揪细。
扯远了。且说,汉兴六年二月二这天对贾环、迎春来说都有特殊意义。对迎春来说是她的生辰;对贾环来说是他陪迎春过的第一个生日。
早饭过后不久,贾环先到王夫人那边,好说歹说的请了一天的假。便和宝蓝来到厨房这边。此时这里也没有什么人,只剩几个收拾打点的厨娘,贾环和管事的要了几个鸡蛋、些许面粉、牛奶、盐、糖、油,来到一个闲置的灶台,又拿了个不大的瓦煲,开始捣鼓起来。
宝蓝不知道贾环要干什么,一边说道:“三爷,你到底要做什么啊?要不你说,我来做如何?”
贾环微微一笑,说道:“等我准备好材料,一会有你忙的!”说着,又找来两个干净的大碗,确定碗里没有水份后,把三个鸡蛋的蛋清分离,蛋黄、蛋清分别放在碗里。这时才对宝蓝说道:“宝蓝,你来帮我打蛋清,一直打哦!”
“诶!”宝蓝应了一声,拿了一双筷子,打起蛋清来。贾环看着蛋清起了泡泡,就加了一点盐,又加了一些糖,说道:“继续打……继续打……继续打……”没一会,有点稠时贾环再放一勺糖,又说道:“继续打……”
宝蓝不敢停,只是这样一直打蛋清也不是一件好差,手真的很累。
大约过了一刻钟,突然间宝蓝惊叫了一声:“哎呀,这蛋清怎么这样了?”
贾环见蛋清已经成了奶油状,笑道:“就是要这样的,宝蓝,这个可以了,你打蛋黄吧!”说着,往另一个大碗里的蛋黄里加了些面粉、糖、牛奶。接着说道:“搅拌均匀些!”
宝蓝按着贾环说的做着,待蛋黄这边成糊状,贾环这才把奶油状的蛋清先放进去一半,说道:“宝蓝,上下搅拌,不要画圈……”过了一会,再把另一半奶油状的蛋清放了进去,继续搅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