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0
“秀峰啊,回来吧,娘怕是不行了。”大哥的话还依稀在耳畔回响,尽管语气依然四平八稳,不急不徐,但在师父听来,却无异于一声声惊雷,敲打在他心上。他知道,那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现在终于来了。他了解大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亲自打电话的。这么说,娘真的不行了?娘啊,你可一定要等等我,我马上就回来了,你那个在外漂泊的儿子马上就要回来了。他心里喃喃地对自己说。
火车在连绵的山岭间疾驰,师父此刻的心情,也如同眼前这起伏的山岭一样跌宕起伏。四十年前,他就是这样坐着火车离开家乡的。当初他之所以要离开老家,离开那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正是因为那份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他不甘心被困在大山里,一辈子做土地的奴隶。那时候,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出去,无论如都要走出去,走出这个祖辈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大山,走出这个捆绑了几代人梦想和希望的地方。最终,他成功了,他成了全村第一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当然,他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别人无法尝到的艰辛。
四十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他到了该退休的年龄。眼望着母亲在一次次探视中逐渐老去,他心仿佛被人一把揪住,钻心窝子的疼。母亲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只要有她在,眼前的路就是雪亮的。如果母亲不在了怎么办?他不敢再接着想下去了。
他常想,父亲如果是一棵树的话,母亲就是一棵缠树的藤,树一旦倒下,藤也就失去了依附,变得摇摇欲坠了。父亲刚走那几年,他真担心母亲会不撑不住,轰隆一声倒下去。那段日子,母亲就像一根摇摆在风雨中的细藤,随时都有被风吹断的危险。好在坚强的母亲,最终还是挺了过来。他终于明白,母爱原来不仅仅有慈祥,还有她坚韧刚强的一面。娘啊,你可要挺住!不觉间,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双眼。
这次回家,师父并没像以往那样选择普通列车,而是乘坐价格最贵的动车组,他多希望马上就能见到母亲啊。尽管不清楚母亲的状况究竟如何,但从大哥打来的电话里判断,母亲此刻一定处于危险之中,说不定随时都有离世的可能。想到这里,他那颗绷紧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见到有人从站里出来,几辆三轮车从四周围过来,车夫们卖弄着廉价的笑容,追着问他要去哪儿,当听说是去人民医院时,就一个个悻悻地走开了。他们都很清楚,医院就在火车站的隔壁,远不过几十米的路程,哪还用得了三轮车?
穿过车站前的林荫,望着远处如树林般林立的脚手架,师父知道,他眼前的这座城市——他的故乡,此刻与这个国家的其他城市一样,正处在一种大拆大建的狂热之中。他只是不明白,难道文明和富裕,就一定意味着要让农民放弃四合院搬进楼房吗?那农具怎么办?粮食往哪儿放?牲畜在哪儿养?再者说了,难道住进楼房就意味着幸福与和谐吗?由此,他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候尽管住的是平房,可那时候的邻里关系多么和谐啊。他不觉加快了脚步。眼不见为净,他恨恨地想。
进到医院,师父低头便往住院部走。因为之前曾来过几次,对宝都市人民医院的布局,他还是比较熟悉的。走到护士站,他正准备打听母亲的床位,却与迎面走来的儿子撞了个满怀。
“你不是说不来吗?”儿子看见是他,便拉长着脸冷冷地问道。仿佛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的仇人。
“儿子,你奶奶住在哪儿?”他没有理会儿子的态度,大声追问道。
“316。”儿子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去。
“多少?”
……
“这熊孩子!”师父原本想喊住儿子,但想到此刻不是怄气的时候,便不满地小声唠叨了一句。
病房里充满了浓浓的来苏水味。看见师父进来,侄子晓华从椅子上站起身,轻声地喊了一声叔叔。听到喊声,正在床边瞌睡的大哥抬起头,见到是他,便用手捋了捋脸,淡淡地问了句,“回来了。”
“回来了。”师父微笑着回道。他是从心里感激大哥的,这个家如果没有大哥撑着,早不知道垮成什么样子了。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跟拉家常的时候,母亲的情况他还不清楚。
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睛紧紧地闭着,似乎根本没有听到身边的说话声。她惨白的脸色在花白头发的衬托下,仿佛一具没有生命的人偶,已全然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师父突然觉得,有一股热流猛地从腹间升起,瞬间充盈了他的大脑。他低低地叫了声,“娘——”。接着,泪水便涌出了眼眶。
或许是母子间神秘的心电感应,就在师父弯下腰,准备把脸贴向母亲面颊的时候,奇迹出现了。这个生命如残灯般垂危的老人,竟慢慢睁开了眼睛。
“奶奶——奶奶醒了,奶奶醒了!”见状,晓华在一旁喊了起来。喊声惊动了站在窗边的石秀春,就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了过来。
“娘——我是小海。”师父轻轻地说,“娘,我回来了——小海回来看你了。”
母亲的嘴微微颤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可最终没能说出口。她定定地望着师父,仿佛此刻站在她面前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个陌生人。望着望着,一颗浑浊的泪水,便从她那两只深陷的眼窝里,慢慢溢了出来。
“水——”母亲忽然说。
闻听,晓华赶忙端过一杯水,递到了师父的手上。
喝完水,母亲的精神明显好了起来。师父觉得,她那双原本棉花般柔软的手,突然间竟有了一丝力气。
“小-海-回-来-了——”母亲一字一字地说。尽管声音不大,但足已震撼全场了。闻讯赶来的医生和护士,脸上挂满了不解和惊讶,他们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堪称神奇的一幕,竟然发生在自己的眼前。毕竟老人已经昏迷二十多个小时了。
两天后,母亲已恢复进食,大小便也恢复了正常,一切迹象表明,她的身体正以奇迹般的速度复原。按照医生的说法,照此下去倘若不再反复,过几天她就能出院了。母亲的意外好转,当然是师父希望看到的,但他没想到居然恢复得如此之快,实在是令他大喜过望了。
眼看着母亲一天天康复,师父再次坐不坐了。他感觉自己的心,已经飞向了那桩他头疼的分尸案。死者究竟是谁?她的身份确定了吗?是谁杀了她?真的是胡森吗?胡森现在在哪里?这一个个悬而未解的谜团,如同一群爬进裤腿的跳蚤,令他坐立不安。怎么办,是继续陪下去还是回去?他犹豫了。
“哥,出来我俩说句话,”几经斗争,师父还是决定回去。于是,他趴在大哥耳边,对正在闭目养神的大哥说。随后,老哥俩便一前一后走出了病房。
“我想回啊。”来到走廊上,师父开口说道。
大哥没吭声。
师父于是明白,大哥是生他的气了。他分明在用沉默,表达对自己的不满。
“我那边有个案子,正在要紧的时候。”他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是个姑娘,被人大卸八块。哎——到现在人还弄清楚是谁呢!”
听他说完,大哥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接着又把头转了回去。他见大哥的目光已不似先前那般冷峻,便接着说道,“我知道,这话我不该说。可是,哎——娘这边,就只能靠你和嫂子了。晓亮想住,就让他多住几天吧,有事也能帮扶一下。”
大哥依旧没有说话。
“你看,年底我就该退了,手里的活弄不利落,我也放心不下不是?”
“娘这边恢复得挺好,我也就放了心了。”
……
“回去吧。”冷不丁,大哥就像扔出一块石头,掷地有声地说道。
师父还想说点儿什么,但他张了张嘴,最终没能说出口。他明白大哥心里不满,只是嘴上不说而已。谁让他是大哥呢?
收拾完自己的行李,跟母亲告完别,师父准备动身去车站,谁知道儿子这时候竟冒了出来。
“赶紧走,眼不见为净!”见他背着包出来,晓亮蹲在门口的台阶上,不轻不淡地说,“大忙人啊。地球少谁都行,唯独不能少了你!赶快回去拯救你的人民吧,他们可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私!”
“熊孩子,怎么跟你爸说话呢?”听到儿子一席不轻不淡的风凉话师父有些生气,于是小声斥责他说,“我这不是有事吗?”
“对对对,你有事,你忙,就你事多,别人都是大闲人!”晓亮毫不示弱,大声叫嚷着说,“别虚伪了,谁不知道你那点儿心思。你心里只有你自己!你说,你什么时候想过这个家,想到过奶奶?”
“小兔崽子,少胡说八道。我怎么就不管家,不管你奶奶了?你把话说清楚!”见儿子越说越离谱,师父心里的火一下子被点燃了,他大声反问道。
“就不能小点儿声?”见师父爷俩吵得厉害,一旁站着的大哥开口说道,“就不怕被人笑话了去?”
“赶紧走吧,迟了该耽误你的大事了。”晓亮再次不咸不淡地说。
11
尸检报告是师父回来后的第二天出来的。报告说,被害人死于颅内出血,死亡时间大约一百五十天。另外,报告还对死者的年龄身高胖瘦等基本情况,一一做出了评定,唯独其姓名籍贯等身份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工作落实。报告中提到一点,引起了师父的注意,报告说,在该女子的体液中,检测出了冰毒成分。
瘾君子?看完报告师父有些兴奋。他当然明白,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沿着这条线追下去,死者的身份之谜或许就能解开了。经验告诉他,瘾君子们就像蜘蛛网上的一个个连接点,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胡森的情况已调查清楚,具体如下:胡森,男,三十四岁,身高178米,较瘦,长脸,独身,无业,父母双亡,性格孤僻,曾因吸食毒品被治安拘留。户籍登记地:b市hk区胡家牌坊村7号(现已拆迁)。据说,该人曾长期居住在深圳,去年上半年回到b市。回来后,一直居住在苍山小区的一个亲戚家里。有人说经常外出,好像是他在做生意,至于做什么生意,就没人知道了。由于胡森行事各色,他在b市基本没有朋友。提到他的名字,他的同学和亲戚一个个头把摇得如同拨浪鼓,就差张嘴骂娘了。
师父把前期走访到的信息捋了一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死者来b市的时间一定不长,否则不会没有人认识她。所以,想要弄清她的身份,还得把胡森回b市后的行踪弄清楚。可是线索一点儿都没有,该从哪儿入手呢?
机场以及火车站信息显示,胡森已经很久没乘坐飞机和火车了。他最近一次乘飞机是在前年,坐火车的时间就更早了,这显然与他经常外出的说法矛盾。既然他经常外出,不坐飞机又不坐火车,那他坐什么?难不成是开车?开车倒是一种既方便又私密的出行方式,来无影去无踪,尤其是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可是在查过他的资料之后,师父又泄气了。胡森根本没有汽车!如果他真的是开车外出,那车就只能是了,可谁又能把车借给他呢?
想来想去,师父决定从汽车入手试试。不管怎么样,这毕竟是一条思路,既然有这种可能,就不能轻易放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刚刚才走访了两天,他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天,当他把胡森的照片,拿到苍山小区附近的一家加油站,让里面的加油员们看时,一名姓李的女加油员一眼就认出了胡森。
“就是他,没错。他这张贼脸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女孩大声嚷嚷着说。
随后,女孩跟师父讲了一段故事。她说,“时间应该是在春天前后,也就是一二月份吧。我记得那天我穿着大衣。有天晚上我值夜班。你不知道,夜班有多难熬啊。”说着,女孩叹了一口气,然后接着说,“夜里两点多,我加完一辆车想进屋歇会儿,那家伙开车过来了。他当时开着一辆gl8。对,就是gl8,这车我认识,我们老板就有一辆。灰色的,牌号我就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后面好像是个8。“
说到这里,女孩停下来,眼睛望着师父,等待着他的反应。见师父没有说话的意思,这才接着说,“他把车停在加油机旁,既不喊人也不说话,我就没搭理他。我当时浑身上下都冻透了,就想回屋去喝口水暖和暖和。我前脚刚迈进屋里,还没等端起水杯,外边的喇叭就响了。你想想,漆黑漆黑的夜里,四下都静悄悄的,那喇叭声有多刺耳!我一生气,就坐到了椅子上,心想,摁吧你个王八蛋,摁死了我不出去。喇叭足足响了有两分钟。我担心再响经理出来骂人,只好憋着火出了门。走到车旁见没人出来,我就伸手敲了玻璃,那傻逼摇下玻璃张嘴就骂,‘耶呵,还有活的啊。我以为加油站的人全死了呢。’一听他骂人,我就不干了。加油虽然是服务行业,可加油员也是人不是?于是我就回了一句,‘你才死了呢,你们全家人全都死了!’他出口伤人,我也不是好惹的,我们两人就对骂起来。骂了一会儿,后座一个女孩说话了,听着像是南方口音,她大声嚷嚷着说,‘大半夜的吵什么吵,烦死人了!’那女孩嚷完,那傻逼不再跟我吵,却把矛头转向了她。两人在车里叽里咕噜争吵了半天。从她们的吵闹中我知道,原来他们刚从外地回来,好像是去宜什么了。对了,是宜宾。再到后来,那女孩下车摔门走了。紧接着,车上又下来一个女孩,跟在那女孩身后一起走了。那傻逼油也没加,一边骂一边开车去追她们了。你问我为啥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俺老家有个说法,生日当天被人骂,一年都晦气。所以,我恨死那个傻逼了!”
谢过了女孩,师父从加油站出来,心中感觉明显好受了些。看起来之前的判断没错,那个被杀的女孩,当时应该就在车上,之所以没能找到她的信息,是因为她来b市时间太短吧。
回到单位,师父立刻把有关gl8车的情况,向魏大福做了汇报,并谈了三点看法。他说,“一、既然加油员提到了sc宜宾,就应该联系一下sc方面,看看宜宾那边最近一段时间,有无人员失踪的情况发。二、建议从那辆gl8入手,继续追查线索。三、设法寻找另外一个女孩。”
他又强调说,“既然胡森开过那辆车,他与主人的关系就一定不一般。车主是否了解事情的内幕?”
随后他又补充说:“当然,要想从加油站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已经没有可能,毕竟时间太久了,视频资料不可能保存到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调取全市所有相似车辆,然后逐一过筛子。这样做工作量会很大,但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吗?”
“怎么找?全市的gl8几百辆,这可真是大海捞针啊。”师父说完,魏大福感慨着说,“再者说了,即便找到车,又能说明什么?”
“先找找看看,说不定就会有惊喜呢。”
“你倒是想得开。”
“想不开咋办?我总不能抱着你哭一鼻子吧?”
“哭要是管用的话,我陪你一起哭!”
接下来,在魏大福的统筹协调下,调取车辆信息的工作,被有条不紊地展开。很快,全市符合条件的汽车资料,被陆续送到了师父手里。这些车一共578辆,其中已报废的有3辆,真正能上路行驶的共计575辆。拿到资料后,师父首先给每辆车建了一个档案,然后安排人员分组分批,逐一进行走访。在走访的过程中,他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两个务必。即,务必与车主本人见面,务必走访相关人员。与车主见面好理解,走访相关人员,其实是为了防止车主说假话,用相关人员的话,来验证车主的真伪。任务安排下去,师父并没在时间上作太多要求,只是说要尽快。因为他担心过分赶进度,会影响走访的质量。
十几个人用了一周时间,把575辆gl8过筛子般走了一遍,结果却令人失望——一条线索没发现。案件调查再次走进了死胡同。有道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专案组因线索中断,而陷入漫漫黑夜之中时,从sc方向,却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sc省公安厅的传真说,对比b市公安局的资料,他们发现一失踪女子,疑为被害女子。该女子名叫袁梅玲,女,24岁,汉族,yb市wy县龙会镇朱家冲三组人,父母离异,现随父亲一起生活。今年三月,袁梅玲的父亲曾到派出所报警,称与她失去联系,要求民警帮忙查找。根据报警记录显示,袁梅玲的特征,与b市被害女子极为相似。接到消息后,师父立刻联系了宜宾警方,请求对方为袁梅玲的父亲进行dna检测。三天之后,检测结果传到b市,经比对发现,袁梅玲父亲与被害女子的dna相似度为999%。因此,确定两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至此,经过十几天的调查,被害女子身份终于被揭开了。
被害人的身份被确定,案件侦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原本是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但师父却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他明白,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留给他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确定死者的身份,只是案件侦破迈出的一小步,后面还有更多任务在等待着他。他剩下的时间够吗?他不知道。
12
天还是一如既往得热,期盼中的凉爽依然如消失的鸽群般杳无音讯。夏老板显然还没作好退位的打算,准备继续在这个星球上横行霸道一阵子。树上的蝉仿佛知道自己已来日不多,天还没亮就迫不急地敞开了喉咙。
尽管不是值班日,但面对着一大堆未结案件,我还是感觉头皮在隐隐发麻。近期,从市局到分局一直都在强调为基层减负,可是减来减去,任务非但没少反倒增加了不少,真是令人苦笑不得。
说来也怪,以往点完卯就闪人的师父,今天开完早会却依然没有要走的意思,稳稳当当地坐在警区办公室的角落里,拉长着脸不说话。见师父情绪不高我没敢多嘴问,直到把活安排完,才慢慢蹭到了他的身边。
“怎么了,心里不痛快?”我轻声问道。
“嗨,有什么痛快不痛快的。咱一个平头老百姓,不痛快又能怎样?”师父用手揉搓了一下脸说,“想想那一块块被分得四分五裂的尸体,我就觉得头皮发麻。人哪,有时候简直猪狗不如。狗撒尿还找个旮旯,猫拉屎还知道挖坑埋上呢。可人呢?当他挥舞着大刀,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切成一段段的时候,不知道他脑子都在想啥。他就不怕遭报应?”
“一大早您就为这个啊?”我耸了耸鼻子,不屑地说,“师父,不是我说您。眼看着您就该退休了,您还操那份闲心干嘛?好好保重自己身体,比什么都强!”
“我就不爱听你这么说。”我的话音刚落,师父便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瞪着那双葡萄似的小眼睛,大声教训我说,“还警长呢,你就这点儿觉悟?”
“得,算我没说。”见他的火气上来了,我只好偃旗息鼓,“师父,我不跟您吵。但我还是想劝您两句。您看看您跟晓亮,见面就跟仇人似的,您就不能多为他想想?”
“我这个人啊,就是操劳的命!”师父叹了一口气,额头的皱纹紧了一下,说,“行了,你也不用劝我。我知道时间不多了,照这样下去案子要想破,简直就是妄想。哎,眼看着是要死无全尸了,可我还能怎么样?”
面对师父的肺腑之言,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此时此刻任何话对他来说都是个空。好话有时候能让人心情舒畅,有时候却像肥皂泡一样脆弱不堪。我终于理解到,一位在公安战线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兵,维护自己荣誉时的迫切心情了。
自从跟上师父后,我才渐渐明白,世界上原来有一种人,把事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师父就是这样的人。他小心翼翼,他倍加努力,他患得患失,就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荣誉,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有一个圆满的归宿。可那些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会成全他吗?
“现在的孩子,没一个成器的,不懂业务不说,还懒。不推他不动,推了还不动。简直是没救了。”说到刑警队的人,师父的牢骚就更多了。
“当年,我在刑警队那会儿——”发完牢骚,师父把话题一转,又回到了那个千年不换的老黄历上,“那时候的人傻。案子破不了,不用领导督促,自己早就着急了,三天三夜不睡觉是家常便饭。现在技术手段上来了,破案率却反倒下去了?为什么?”
看见我直摇头,他接着说,“很简单,积极性没了。以前破案靠什么?靠的是民警一点一点去摸,靠的是一点一点积累,靠的是豁出命去干!你要始终坚信一点,再高明的罪犯,在犯罪的一瞬间都是愚蠢的,因为冲动让他失去了理智。冲动完他就会后悔,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因此,一个错误就引出了无数个错误。结果呢,窟窿不但没补上,反倒越补越大,直到把自己的屁股露在外边被人用脚踢,才知道疼呢。这叫什么?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
我真想说,师父,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拿当年的老黄历说事?可我没敢说。我理解师父,像他这样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人,对那段一穷二白的日子拥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是人之常情。我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固执,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的那套过时的理论,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接受?想到这里,我开口劝他说,“师父,您也不用着急上火,天塌下来有地接着,再说还有穆铁柱呢,就我们这点儿个子,且轮不上呢!”
“穆铁柱?你真会开玩笑。”没等我说完,师父便打断了我的话,“我看你现在说话越来越有领导腔了。你呀你,你算是白跟了我一场。”说完,他把手往后一背,走了。
师父离开后,我起身去了趟银行,调取了一段录像资料,接着又马不停蹄,赶到101路快速公交总站,准备调取另外一段录像。哪知道车刚进公交站门口,手机就在口袋叮叮咚咚地响了起来。
“晚上有事吗?”电话是于芳菲打来的,她说话一向直截了当。
“怎么了?”
“不怎么,就是想请你吃个饭。怎么,不赏光?”
“请——我——吃饭?”习惯了山呼海啸的我,猛然听到这和风细雨,一时竟没适应过来。
“对啊,请你吃饭,上不上脸啊?”于芳菲继续捏着嗓子,细声细气地问。
“那我得想想。”见她一反前态的温柔,我便故意拿话逗她说。
“你哪来那么多废话!不就是吃个饭嘛,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吧,给句痛快话!”于芳菲的耐心被逼到极限,终于露出了原形。有时候,我真替给她起名字的那人感到悲哀,芳菲——一个多么浪漫的名字,简直是如沐甘露啊,可她居然……哎——她算是白瞎了这个秀气的名字!
“六点半,白露酒家,不见不散哦。”声音再次响起,紧接着就是她那银铃般的笑声。
“好好好,不见不散。”我只得再次选择投降。在这样的女人面前,即便你身上的棱角再多,最终也会被磨平。
挂断电话,我百思不得其解,抬头去看日历,才记起今天原来是自己的生日。丫头莫非是因为这个?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为之一热。
13
下午四点左右,于芳菲再次打来电话,她用略带遗憾的口吻对我说,“原本想请你吃顿饭,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电话里祝你生日快乐吧。等我回来,这顿饭一定补上!”
原来,她刚刚接到通知,需要立即出发赶赴某地。类似她这样,遭遇到不期而遇的突发性任务,对我这个有着近十年警龄的警察来说,不能说司空见惯,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所以尽管略感遗憾,但我还是平静地选择了接受。话又说回来,即便我不接受,又能怎样呢?
放下电话,心里忽然空落落的,或许是于芳菲那突如其来的关怀,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孤寂。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站到了茫茫草原之上,四周除了一望无际的青草便再无它物。我明白这种感觉的产生,并非因为于芳菲,而是因为另一个人,一个我喜欢了许久,却一直没能表白的人——武静月。
“今天是我的生日,你知道吗,静月?”我不觉心里一酸,喃喃地说。
手机响了,我看了一眼,是静月打来的,但我没接。清脆的铃声,如同坠落的玻璃杯,一声声破碎在我耳边,我却浑然不觉。静月已心有所属,这既成事实。在她从晓亮手里接过订婚戒指的一瞬间,她的心就不再属于我,而属于一个名叫石晓亮的男人。
我一向认为,像武静月这样的女孩子,是不应该出现在尘世间的。她即便不在蟠桃树下,也应在月宫与嫦娥为伴。然而,一场罕见的大雨,却意外地把她推到我的面前,让我的心从此不再平复。
那是去年七月的一个傍晚,当大地的燥热被一阵阵凉风吹散,地面上翻腾的热浪逐渐消退的时候,人们在大呼凉快的同时,却没想到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正在万米高空孕育生成。
雨势来得极猛,劈头盖脸,大有一口便吞下整个地球的架势。30分钟后,雨水淹没了b市所有低洼路段,50分钟后,雨水吞没了b市的主要街道,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全市蔓延。昆河水位告急,昆河区告急,苍山区告急,hk区告急……一时之间,偌大的b市如同一片飘荡在雨水之中的树叶,随时都有被大水吞没的危险。
我驾驶一辆警车,刚刚护送一位孕妇回家。在返回的途中,车过金安桥下,我注意到刚刚还裸露在外的路面,此时已经被积水淹没。雨水漫过路肩,在桥下形成了一个明晃晃的水塘。远远望去,我发现有几辆车,正西瓜皮般地漂浮在水面上,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正当我惊讶于雨水的迅猛,思考着该如何下去救人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喊声。
“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拜托了!”声音镇定自若脆如银铃,分明是个女孩。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白色的身影,正伸手指向水塘,“警察同志,请你把车头转个方向,车灯冲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