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室内。晚上。
十六和一瓢对三碗讲起路上的见闻。
第八城市,郊区山路,长途车内,室外。白天。
连续二十七公里的下坡。
一处警示牌上写:一千辆车事故!一百人丧命!
第八城市,市区道路,公交车内,室外。白天。
下雨。
一位老太抱着孩子上车。
没有人让座。
司机播放文明提示录音,请其他乘客为老人和孩子让座。
还是没有人反应。
司机朝车厢里喊话,请其他乘客让座。
仍然没有人反应。
车内人多,十六和一瓢站在车厢内尾部的过道上,没有座位可以让给老人。
司机喊了一阵,没有效果,索性停在站台内,不启动。
他生气人们的态度和良心;
也因为车厢地板因雨水而湿滑,怕抱孩子的老人在行车中摔倒。
直到一个中年男子从特殊颜色的爱心专座上站起让座;
老人和孩子坐下,公交车才启动开出。
第八城市,地铁车厢内,室外。白天。
一个老太在座位上剥蒜。
白色的蒜皮碎片撒落座位和地上。
周围的乘客侧目。
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摄像。
老太意识到大家的眼光和态度,用手把座位上的蒜皮碎片扫到地上;
再用脚把地上的蒜皮扫到座位底下。
一个小伙子站出来,拿了一只塑料购物袋。
他蹲下,用手抓起过道上和座位下的蒜皮垃圾,装进购物袋。
第八城市,地铁车厢内,室外。白天。
一个乘客在车内呕吐。
周围的乘客避开。
地铁到站,这个乘客起身下车,过道地板上留下一滩呕吐物。
地铁开动,车厢内的乘客都避开。
有人捂着鼻子。
大家眼睛看向其他地方。
一个小伙子过来,蹲下,拿出纸巾和塑料袋清理秽物。
有乘客拍照,为他点赞。
第八城市,地铁车厢内,室外。白天。
车厢内座位上人满。
大家保持安静,只有一个年轻女子的手机外放语音和音效。
对面小伙子劝她关闭声音。
年轻女子不理睬。
说得多了,年轻女子谩骂,还称:“一车人都不开口,就你说我。”
小伙子气愤,动手打人。
地铁到站,小伙子下车离去。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室内。晚上。
三碗问:“你们没有动手收拾地铁车厢的垃圾和脏东西?”
一瓢说:“我们手上当时没有工具,干着急。”
十六说:“不过我们也没有动手打人。”
十六说:“飞机、车船和场站、港口,属于路上。
从职所的角度,这是经营者的地盘;
他们有责任要把这里的秩序维持好;
安全、干净、安静、优雅。”
三碗说:“是的,是要这些经营者维持好他们空间的秩序。
如果是让乘客发挥管理职能,目前的社会礼貌状况下,发生肢体冲突的可能很大。
汽车、地铁里有序无序的程度,第二城市也和第八城市差不多吧?”
十六说公交车司机停车为老人和孩子争取让座的做法,在当时那个情境下,是得体的。
从职所维持秩序的角度,这位司机刚好是做了公交公司和自己应该做的事。
但是公交车上的嘈杂和脏乱、不优雅,却是几乎所有城市的公司都没有尽到管理责任。
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清楚,没有认识到自己这个责任。
也没有有效的工作手段。
其他领域的经营者也是这样的状态,比如小区物管、酒店、餐厅等。
这是目前造成各个领域的空间脏乱的主要原因。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地铁车厢,室内/车内。晚上-白天。
十六说给三碗听;一瓢也安静听着。
地铁上的秩序,有很多细节需要经营者注意到。
工作方法也需要加强研究和实施。
车厢内的脏乱和不安静,要有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经营者认真起来,把这项工作常态化,才能让所有乘客形成共识,认识到这个空间是需要维持这种整洁和安静的。
从没有共识到形成共识需要时间,有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经营者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努力和姿态,这个共识永远也无法达成。
工作人员处理这类事件的态度和方式,要使用蓝色系的风格,平和、尊重;
否则直接的效果不会好,也会产生更多消极的、红色系的间接衍生影响和连锁反应。
不可生硬、冰冷,即使所谓的“不卑不亢”也过分了;
谦恭、平和、尊重,经营者这样的蓝色系低姿态会给社会注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动力。
车厢里出现需要清理、打扫的情况,经营者可能不会第一时间了解到。
但是如果乘客不愿意通报信息,就是经营者的信息窗口存在问题。
提供信息的乘客如果受到怠慢和不礼貌对待,他们以后会很少主动帮助经营者。
为了改进服务,经营者需要对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加以注意,做到良好。
这可能叫做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服务管理?全面礼仪管理?
信息窗口的礼貌得体很重要。
任何部门和员工面对顾客,都应该也发挥信心窗口的功能。
那些让顾客再去向其他内部部门反映的做法,是最不理智、最不礼貌的。
第八城市到第七城市方向,城际快铁,动车车厢内,室外。白天。
十六和一瓢也乘坐城际快铁,短暂访问了第七城市。
二等座车厢没有坐满;
但是十六还是买了两张一等座车票。
车厢里十六和一瓢两个人坐在前面;
后面还有一个乘客。
车厢里也是臭的,卫生间的储便器出了问题。
这节一等座车厢只有三个乘客;
动车进入终点站前的一站,停下;
十六和一瓢看到站台上有五、六个中年男子在候车。
车门开启,几个人从十六和一瓢眼前的车门上车。
一进车厢,几个人就大声喊:“哎哟,专车!”旁若无人。
几个人坐在十六和一瓢后面两排,一站路不停说话。
刚才他们上车那站是河道游览区。
听得出有几个是客人,其余是陪同。
他们谈论铁路局、铁路段的事情;
谈论招、投标的事情;
谈论第七城市市长、副市长的事情;
说等会儿下车后吃什么随便的晚餐。
乘务员小伙子从其他车厢走过来,对那几个人说:“检票啦。”
十六和一瓢没有回头,感觉其中一个出示了证件。
乘务员小伙子马上停止检票,想了想,取出几个纸杯去给他们倒水。
一个中年男子过去跟小伙子说,不用倒水,马上就下车了。
乘务员小伙子走开了。
几个人谈论小伙子和这些动车的乘务员是从哪个段调来的;
乘务员、列车长调来之前和现在的待遇如何如何,等等。
他们没有谈到车厢里类似化粪池里熏鼻臭气的空气。
车到站,十六和一瓢起身下车,没有回头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