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是吏部官员通过了该官员的审核,而监督者驳回了这位官员的资料,那么该官员的审核资料直接回送,不予受理。
监督者的权利之大,必须是帝王的心腹,同时,也必须不被金钱诱惑。因此,监督者全国一共只有三家,海关一脉的薛家,盐政一脉的林家,以及织造一脉的石家。
简言之,就是皇商统领的三家。
监督者除了负责卖官鬻爵的监察之外,还负责平常任地官员的考核,当然这个考核是暗地中的,但也是致命的。
吏部的考核成绩若不合格,皇上并不会直接动你,顶多给你换换地界;但若是这三家传密信,偷偷跟皇上说你不合格,那你可就得小心皇上抄家了。
正因如此,贾莹昨日劝说薛蟠之时,薛蟠才不欲多言。薛家一脉的信物在他手中,他自然知道日后的海关统领,还是他薛家说了算。他忧心的是,薛家说了算,未必是他说了算。
再来说决定者,决定者并非皇上,说句实在的,皇上对这些小打小闹才不感兴趣,他只关心行军布阵,远征他国。
这些年来的银两,全都让皇上拿来犒赏新兵了。皇上自打登基后,一直在征召新兵,并且给新兵单独编制,单独训练,更是每隔五日便亲自去练兵场,亲眼瞧上一瞧,经常指点一二。由此可见,皇帝到底有多么的热爱行军布阵,远征他国。
薛蟠一直觉得,若非经费有限,皇帝怕是早就扩展边疆,增大版图了。
因此,这卖官鬻爵的决定者并非皇上,而是皇上身边的近侍。
共有两个,一个是老成持重,常年伺候皇帝的内相戴权,另一个是新起之秀,眼下炙手可热的总管刘谋。
戴权年近五十,伺候过两位皇后,素来与国公侯爷交好,更是一路跟在皇帝身后,将皇帝从小抚养成人,因此他除了皇宫,偶尔也能插手前朝。皇上对他非常信任,更是将自身安危托付于他。因此,戴权负责武将的挑选,不仅负责挑选卖官鬻爵的武将,更是负责挑选龙禁尉的武将。
刘谋负责文臣。刘谋今年岁数算不上大,三十多一点,这几年崛起的非常迅速,眼看着就要越过戴权,成为皇上身边一等一的大红人。说来倒也有些奇怪,刘谋在皇上身前身后差不多也有二十年了,一直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但三年前忽然一跃而上,大放异彩,几次三番替皇上解决困扰,方法之巧,行事之妙,出乎众人的意料,更是被皇上称赞看好,用了没几个月,这人就成为大内总管,又过了不到一年,宫中事宜,皆由他一人统一分配,竟是无形中将戴权挤出了宫中的权势中心。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戴权伺候过两任皇后,一任帝王,哪里是这么容易被挤走的。戴权反扑,卷土重来,刘谋防守,水来土掩。一来二往的,二人之间颇多龌蹉,甚有不和。
不论戴权与刘谋之间是何等光景,在卖官鬻爵一事上,二人倒分工明确,互不干涉。
皇上身为最后的拍板者,同样享有一票否决权。当然,皇上一般不行使这项权利,通常来讲,卖官鬻爵的都不是什么大官,五品以下的芝麻官,皇上才不在乎谁当谁不当,只要有钱进了国库,有钱发放粮饷,他能够训练新兵,剩下的,都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再说薛蟠的这封信件。
金陵知府,文知秋。
(此人乃是文人出身,因为喜欢春风楼的金陵宴,故此停留此地,并成为当地的知府。因在金陵停留十数年,故此算作金陵的籍贯)
推荐人:当地吏部
这个推荐,薛蟠肯定给过。薛蟠在金陵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瞧见过比他们知府更清廉的官员。说句实在的,挺不容易的。
知府候补,张如圭。
(张如圭这人,乃是旧臣,说白了,就是曾经废太子一脉的人,薛蟠的同伙,因为新帝登基而被清洗,现下起复,正在排队。)
推荐人:西草
薛蟠本来瞧见张如圭,还挺惊讶的,毕竟旧臣一派,虽说可以起复,但到底不容易。
都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旧臣哪里又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再次进入朝堂?
忠义亲王的船翻了,活蹦乱跳的大鱼就只剩下他薛蟠一条,他尚且不敢动手捞人,这叫做西草的,反倒中途将张如圭捞了上来,委实没有半分道理可言。
说句不好听的,今日这就是落在了他薛蟠的手上,若是这个核实信件落在其余两家手里,张如圭这个怕早就给一票否决了。
薛蟠一来瞧见稀罕事,二来与张如圭也是熟悉。
要说这张如圭啊,满朝文武就没有他不熟悉的人,薛蟠觉得他跟张如圭熟悉,可能也就只是他觉得了。
前头不是刚说了,若是朝廷中统共有五个官员,他张如圭一下能认识六个,厉害的很呢。
但是,好在薛蟠有钱啊,所以张如圭觉得,万一哪天还能用得上呢,因此也就没有坑他。薛蟠一问,张如圭就跟他讲了。
原来,神神秘秘的西草铺子,竟然就在金陵!
薛蟠非常诧异。
让他更为诧异的是,这家铺子的老板,就是前几日他刚瞧见的那个金堆银堆砌出来的少年。
薛蟠更好奇了,若是换做旁的人,可能早就撤了。偏偏薛蟠这人,在与人上床一事非常执着,有困难要迎难而上,没有苦难制造困难也要把人给上了。
因此薛蟠接到信的当天,就出门探了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