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萧妩下的帖子也颇具匠心,用的笺纸是十色笺,另有个别名叫做谢公笺。下笔仅两行,字句首尾相连,竟成一首回文诗。
谢微初时没有细想,只是闲来无事,又见彩笺色泽可爱,拿在手上反复端详,方显端倪。
她一向以为回文诗这般费力不讨好的,只有闲极无聊之人会做,尤其以萧妩的个性看,不似在这等细枝末节上花心思的。若不是出自她的手笔,却不知是谁的代笔
花笺上的两行字迹除了秀丽外,多了几分女子中少见的潇洒苍劲,但以谢微之见,诗虽非萧妩所为,字却是萧妩亲笔所书。
她隔空以指临摹,默默出神半晌后,方才放下花笺,叹了口气,不知何时她的那笔字才可见人。
兰芝在旁见姑娘目不转睛地盯着花笺上的字体,于是上前问道
“姑娘可是想写字”
谢微本无此念,但听她这么说,微微颔首,问道“府中可有供临帖之用的名家字帖”
文人雅士也爱收藏名帖临摹,且无论写字功力深浅,世上最不少附庸风雅之人。谢微的书法不过尔尔,然问这一句倒也不会露怯。
兰芝听明白了,应了一声转身而出。
子衿与静姝领着小丫头们把菜肴摆好,谢微方才举箸,就见兰芝回来了。
兰芝手上捧着一摞的字帖,谢微取过观之,不少是名帖的摹本,其中竟还有一两张是极为珍贵的真迹。
原是前几日姚掌柜送来的,妙手偶得斋前几日煎饼了那几家被迫搬迁的书局后,颇有所获。那几家书局看上去破败不堪,实则地理位置不佳以及经营不善的缘故。
如妙手偶得斋那样,收入虽不依仗卖书租书,但在这一项主业上竟也能略有盈余,是因将书籍分门别类,孤本抄本,主要为吸引有才学之士。而科举应试相关书籍归为一个区域,踏入字画铺一楼大门即可得见。四书五经名家注释,年年都有翻印的簇新版本上架,也有印刷版本较为陈旧的可供选择。价钱做了区分,每年有心应试的读书人慕名前来,买书抄书的可取所需。每年应试月份一过,基本就能回本了。
那两家书局则不然,铺子主人虽爱收集书籍,藏书可谓包罗万象,但除了书铺主人喜爱的孤本之外,都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处,每每有读书人前往求书,却想不起堆放在何处,只能任其自行寻找。如此经营,生意清淡也不足为奇了。
惟这两家书铺主人都是嗜书如命的,来到妙手偶得斋后不但对藏书如获至宝,更有文人雅士往来清谈,一时间什么多年经营、半生基业尽抛诸脑后,颇有“此间乐不思蜀”的风范。
谢微这些天来奔波劳苦,倒是忘了这茬子事,一时也未想起姚掌柜精挑细选送来的字帖。
只是这名家名帖,千百年来无数人临摹,水平高超者几能以假乱真,真迹委实难辨。姚掌柜掌过眼后,也拿不准,索性夹杂在一堆摹本之中送到了府上。
若说古今名帖,谢微还是略有耳闻,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贴 ,张旭的肚痛帖等。可她非但连真迹都无缘一睹,于书法一道更未入门,若说要辨别真伪,就绝对没有这个眼力了。
然而那一两张帖子中夹杂了纸条,上面用确凿无疑的言语断定乃是真迹。
笔迹从未见过,然印入眼帘之际,谢微已然知晓出自何人手笔。
那人既说是真迹,那或许就是了吧,不知为何,她心中竟是如此笃定着。
谢微拿着帖子细看,竟是不思饮食。子衿等心知姑娘的脾性,这会儿既然已经放下了筷子,想必一时半会儿是不想用饭了。这饮食习惯,不利于养身。偏偏姑娘那性子,任谁劝说也是不听的。
索性让人将席面撤下,待稍后换过;又捧了两张帖子过来,是城东胭脂铺与城西古玩店的掌柜的送来的。
谢氏在京城的四家铺子易主,虽然都是谢家人,但到底换了新东家。谢大姑娘去过字画铺,访过首饰铺,却对胭脂铺与古玩铺绕道而行。
若是不问事的还好,偏偏谢大姑娘是个雷厉风行的。珍宝阁是谢家在京中最赚钱的铺子,说整顿就上上下下整顿个彻底。
想是这两家铺子的掌柜心中惴惴不安,遂投帖求见。
谢微不去这两家铺子自然是有缘故的。一来不可能多线作战,一家首饰铺就已经耗费了她的大半精力,近期无暇他顾。
二来,古玩她不在行。胭脂,古代的制法与品质评定,她看了也不懂。当然现代的彩妆,足足可以列几十行的化学成分更要人命,但看不懂成分,她可以记牌子啊,谁买化妆品不是看牌子呢。
她看着梳妆台上的胭脂盒若有所思,心中有了初步构想。技术不懂,可以购买技术,品质由专业人员把关,剩下的,就是包装了。
程蕙见姑娘在出神,悄悄上前问道姑娘可要挑选明儿出行的衣着首饰
原本是午后出行,不必赶得这么急。但或许是考虑到这是她出阁后第一次应邀赴约,程蕙倒似比她还紧张些。领着人开了府中的库房,将珍宝阁朱掌柜前儿送来给姑娘过目的首饰尽数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