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笔者却被他们戏称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各位从笔者的时间安排表中没看到笔者写作业的时间,那除了晚上回家,便是在课间与自习课,而且笔者从不漏交、拖交任何一门课的作业,更不会去抄作业(当然别人要抄笔者的,笔者也不会拒绝)……所以与同班的好姐姐及好妹妹们交流的时间确实比较少……《裂世情缘》中杨庭因刚到长白山“断情教”时,发现教中并无一名男子,俱是女性,他也只是感觉有些“怪不好意思的”,并未多想……两年后他为了民族大义竟敢于违背赵月明,亦不惜舍弃这些如花似玉的姐妹与种种温情,各位觉得他是否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相比之下,在“断情教”仅住了十余日沈青倒是蛮珍惜这些的……

一个周一下午放学后,笔者照常到室外排球场训练……洪老师因故乡家有要事,已带上妻儿赶回,估计二十日之后方可回校……他于临走前与爱人(洪老师的爱人郑老师是学校女排的教练)交待了男排、女排两位队长,让他们于此期间负责监督队员自觉练习……高大英俊的男排队长俊宁自己的节目也不少,加上近期亦无什么大的赛事,对于监督我们男排队员练习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因而大多数队员半个小时之后便自由行动了,他自己也匆匆离去……笔者收拾东西时听到人呼唤自己,转身望去,见是文学社的社长云真与副社长诗研,便立即上前问好……

云真将一边将手里所提的公文包递给笔者,一边道:“我们已上高三,学习紧张,文学社今后就拜托你了!”笔者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他的意思,但不敢去接公文包,只是推辞道:“承蒙师兄师姐抬爱,可你们也知道,我的时间与能力有限,恐怕难当大任,望你们令则高明!”云真笑道:“由你继任社长,实乃众望所归,请勿推辞……我们相信你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笔者又犹豫了一下,终是接过了公文包……云真如释重负,道:“明天下午放学后文学社举行换届大会,请准时参加……我还有点是,先走了……让你的好姐姐再和你聊聊……”说罢便先告辞……诗研笑着对笔者道:“来,陪我走走吧……”诗研为校礼仪队队长,身材高挑、气质:“我一直希望校文学社的社长应由一位像你这般既帅气又有才华的男生担任,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哦!”话已至此,笔者最终下定决心就任校文学社社长……

送走诗研后,笔者来到文学社办公室,见三位指导老师俱在……无需多问,两位老社长的嘱托与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笔者当时心想,难道这是天意吗?至少这二十天内,笔者可将较多的时间投发于文学社工作上……次日中午,笔者去向俊宁请假……他满不在意的说:“这几天你们该忙啥就忙啥,去不去训练都行……听说你马上当文学社社长了,恭喜啊!”笔者道:“谢谢啊!尽力而为吧。”他说:“老弟,你们文学社漂亮的师妹多多,我真羡慕你啊!”笔者道:“你风流倜傥,身边的美女如云,还需羡慕我吗?要不,你也加入我们文学社?”他忙摆摆手,道:“你别笑话我了,一提到写作,我就头疼……”我笑着说:“把你哄女孩子那些甜言蜜语改头换面一番,不就是篇好文章了吗……”俊宁后来也给校刊投过稿,以他在排球队训练的趣事及感受为题……笔者觉得是篇好文章……

换届大会上,继任文学社社长的笔者迎来了热烈的掌声与敬佩的目光……笔者心中的欣喜,更多是因为素素老师……在未来的一年中,笔者可以为文学社付出更多,也可以为她做更多的事……

笔者并非“萧规曹随”之人,上任不久,便提出了两项大的改进方案:

其一,创办校文学社社刊。如前文所介绍,原先校文学社所编辑的为学校的校刊……既为校刊,则接受的投稿不限于学生,校领导、教师、教工等亦可投稿……普遍来说,学生的写作水平怎及阅历丰富的师长们,因此许多同学的文章很难在校刊上发表,如此对热爱写作又积极投稿的那些同学的积极性有所打击,不利于提高我校广大学子的整体写作水平。因此,笔者建议文学社在不放弃编辑校刊的前提下,创办社刊,社刊上只刊登学生的文章……笔者认为如此可以提高同学们写作和投稿的积极性,亦可以从优秀稿件中发掘有潜力的同学并鼓励他们加入文学社……

笔者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在与申老师沟通时发现主要困难在经费上——申老师认为,学校不太可能批这笔经费,他倒是建议笔者可以考虑收取社费,每一位社员需定期交纳……本学期,申老师与关老师分别担任高三理科班与文科班的语文课教师,还都兼任总体成绩较差的两个班之班主任,高考的压力令这两位指导老师分不出太多时间与精力照顾文学社的工作……而素素老师只带高一各班的语文课且不兼任班主任,因此文学社的具体事情基本上由她处理……到下一个学期形势更是如此……她支持笔者创办社刊的建议,也赞成申老师关于收取社费的想法……笔者主张交纳社费还是应本着自愿原则为佳……她也同意了……

笔者于会议上宣布创办社刊的决定后,也宣布了以自愿原则交纳社费的方案……三位指导老师带头交纳了一定数目的社费,笔者也跟着这么做了,大部分社员亦或多或少交了一些……当然,三位指导也向校领导做了争取,学校还是批了一些经费……

第一期社刊出版后,许多同学看到自己的文章得到发表,均很受鼓舞,大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同学踊跃加入校文学社……文学社社员人数成倍增长……

其二,笔者认为文学社开展的活动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以增加社员的归宿感与积极性。具体而言,可以将生日会那样的送温暖活动定为惯例,另外,还可以久不久举办一些与兄弟学校、社会团体的联谊活动,其余的外出社会活动也可视情况适时开展……举办这些活动也同样需要经费……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申老师这回对申请到相关经费表现得很有信心,毕竟文学社在这段时间发展壮大得很快,让校领导也另眼相看……但就生日会的活动,他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三位指导老师都是领工资、有收入的人,生日会就不必包括我们了。”相信他看不出笔者的那点私心,笔者建议举办生日会,还真有为素素老师着想之意……经过一年多的交往,笔者虽始终看不清她的婚姻状况,但可以确认她是一个人住在学校宿舍里的,她与其他老师均无深交,在校外也没什么朋友——她内心深处是挺孤单的……学校会优先为配偶与子女已到其身边的老师分房,她在这个城市没有自己的家……笔者希望通过文学社带给她一些家的温暖……笔者对申老师说:“交纳社费时,三位老师没有置身事外,率先资助,文学社上下非常感激,故生日会活动如何能让你们例外?”申老师笑道:“难得你有这份心……这样吧,到时你们可以aa制凑些钱,意思意思就行了。为我们庆祝生日,还是不宜动用学校的经费。”笔者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件事,即便是笔者一个人出钱,也无所谓,反正笔者的家境不错,父母每月给的零花钱不算少,笔者也从不乱花钱,作为文学社社长还有一些补贴,为三位老师买生日蛋糕和一些小礼物还是没问题的……

快到期末时,笔者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瑾缎老师,并加入了她负责的历史培优班……前文提过,这个历史培优班多在周五开课,偶尔也会在周四……可笔者第一次参加却恰好在周四……那天的讲课老师是一位热心的大学教授,来时临时决定带了八十本《世界近代史故事》新书,全部免费赠送给培优班的学生……八十本厚厚的新书全部装在一楼停车场的商务车里,他的两个助手满头大汗的把第一批书提上五楼的课室——高二理科四班教室……那时下午最后一节课尚未结束,他们只好将书放在教室外的走廊边上,然后又匆匆下楼……这一切,我们高二几个班的学生都在教室里瞄到了,虽均不明是何情况,看样子下面还有许多东西要搬上来,也都猜到与瑾缎老师的历史培优班有关……由于下课铃还没想起,同学们也不能出来帮他们……笔者原本计划好一下课马上跑去室外排球场向洪老师请假,然后再回来培优……这一阵势让笔者有些分心,因为笔者担心瑾缎老师会帮那两个助手搬东西——她那纤细的身子哪里适合干重活……

(待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

其他类型推荐阅读 More+
明末之君临天下

明末之君临天下

墨茗棋秒
1643年的深冬,北方流贼肆虐,鞑虏铁骑无人可挡,整个大明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风雨飘摇的大明即将迎来它的末日。就在这一年,朱志明穿越明末,附身在大明永历帝朱由榔身上,由此拉开了一场驱除鞑虏、兴办工业、发展科技,带领大明重新走上世界之巅的大幕。
其他 连载 34万字
梦幻:从香江开始

梦幻:从香江开始

不求逻辑只求爽
李超人:“他就是地产界的祸害。” 华尔街:“他的财富已经超过了我们整条街。” 后宫团:“明哥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海王,有我们这么多姐妹了,还不知足。” 刘西明“ 我挣的钱几辈子都花不掉, 除了多找几个花旦打发时间,我还能做什么呢。”
其他 连载 11万字
乳花的十九层赞歌

乳花的十九层赞歌

太阳花太阳雨
一群和疾病抗争的女性,再塑着生命的光阴。 一个用针刀雕刻的团队,重铸着乳花的完美。 这是一首哭泣与歌唱同启的生命之歌。
其他 连载 1万字
混元道纪

混元道纪

太元仙尊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道纪章》我自道纪走来,见证历史的纪元。洪荒在我眼中见证,神话在我身边发生。描述一篇不一样的洪荒神话。 </br>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混元道纪》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混元道纪最新章节,混元道纪无弹窗,混元道纪全文阅读.
其他 连载 103万字
【妻孝】

【妻孝】

不辣的皮皮
《妻孝》作者:性心魔。当心情转变了,也就感到了身体的需要,饥饿感袭来,吃着儿媳给煮的面条, 想着刚才儿媳拉着我,那调皮的样子,真是即可爱,又贤惠。想想,这些,不去 想悲伤的事,让自己的心,慢慢放松。 儿媳给自己放洗澡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女人,如果自己有这份幸福多好。 看着儿媳用手试着水温,感到无比的幸福。 而当儿媳要出去的时候,我们竟然在门口卡住了。儿媳那尖尖的乳尖,竟然 碰到了我的胸膛,让我
其他 连载 10万字
幸福家庭背后的隐私

幸福家庭背后的隐私

火焰9
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在一个西北部的城市,与东北毗邻。所谓独生子女不 是响应国家号召,而是碰巧赶到最后阶段的计划生育最严的那会,所以家里只有 我一个孩子。 而与我差不多大小的同龄人却都是有着几个哥哥或是姐姐的。那会应该是七 十年代末期。因为计划生育的严厉,我的父母也就没再要孩子。我家的生活条件 也因此很好。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人,而我爷爷奶奶也是有工作的。全家几乎没有 不上班的人。
其他 连载 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