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声水远山高。
演奏完后,我们就在亭中欣赏了下烟雾湖山的风景,同时聊了会儿。
刘恒说这一次合奏是在这湖边,不知道下一次会是在那儿或者还有没有下一次。我说:有一次我们就尽情陶醉一次,有两次三次也一样,就不必去理会下次还有没有、有在哪儿。为人不易,一分一毫都是奢侈,不用去奢求太多。并且人生全靠缘法,缘法的高低不仅决定感情深浅,还决定着际遇造化。而有道是:
草舍茅蓬,胜似高堂大厦富家翁,松竹四时翠,花开也别样红。山深时时见鹿,寺远竟不闻钟。看飞泉挂壁空,登高山与绝岭。东望海水溶溶,笑一声天地外,身却在五云中。今日奏渔樵,明日何求?香茶美酒,明月清风。万万秋,一任云缥缈,水远山高,只有天地久。
就如《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曲洋一样,相知的缘足,但造化不大,曲洋千里迢迢、苦心孤诣赶来潇湘,只为与刘正风共一曲琴箫合奏,可衡山绝唱后二人皆同赴黄泉,与之相比我们就奢侈多了。何况这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下一刻是什么呢,所以还是随缘吧。
他说:这懂的,也就如曲、刘二人只为合奏一曲天荒地老、水远山高的《笑傲江湖》。他们不为别的,不顾正邪之见和同门反对硬要走到一起,仅仅是为了共奏一曲,最后死而无憾,就像那曲《沧海一声笑》一样“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这也是你所说放浪形骸,潇洒自在吧。
是啊,任它红尘如何浮沉随浪,而我们仅仅只记今朝,活在当下。
……
聊了好长会儿,我们才别亭而归,回到学校,我们把乐器小心翼翼放好。其它老师大都在放学时已经回家了,只有顾虞初老师还没回家,他说马上要去市区的医院一趟。于是我收拾了下,给刘恒说声要回市区,然后就同顾老师乘车离开了。
回到市区,又变成了机械乏味的生活,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不必多说。而前几天答应了夏榛苓的一幅字和刘恒的一幅画,我趁这两天的空余时间写画出来并裱好,分别用锦盒盛了,等回去送与他们。
时间又循环到了星期五下午,我简单的收拾了下,反正背囊就在小学里面,那里应有尽有,也不需要再做什么准备了。乘了车又往云松小学那美丽的方外小镇赶去。
今天早上还是小雨,下午天气就转晴了。晴雨云难测,道路是脚步多。看着车窗外往后而去的风景,回忆这几日发生的事,我时而思考画,时而思考景,时而思考人,虽然有些累,但这样的生活似乎很丰富。记得在学校曾经留长发的时候,在一个小卖部前买东西时老板向我说,对了,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活的多姿多彩。很多人羡慕我活得很丰富,我总是不以为然,内心一直在努力追求着像古井那样波澜不惊的澄静。想着想着,困意上来,于是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等我醒来时快到小镇了,一样的风物,不一样的光景,因为上次来时天阴,这次天晴。看见旁边一家家鲜花种植基地的花儿在雨后初晴的天空下灿烂地盛开,特别是那一条条延伸着藤蔓的牵牛花,有紫色、白色、红色等。于是我想,记住这一时刻,等我回去后一定把它画下来。
同样的路程,我又来到了学校门口,门卫大爷给我开了门,我进得学校,办公室门没开,老师们都不在,我就先把两个锦盒和什物放到宿舍。之前顾、柳二位老师不住在学校,宿舍长期关着的。我来的第二天夏榛苓姑娘便给了我钥匙,说是柳老师所托。
放好之后我就下楼来,已经是日薄西山的光景,操场上出奇的宁静,只有归巢的倦鸟发出的一声声鸣啼。这时电话响了,一看是刘恒打的,说今晚他们在外面有事不回来吃饭,让我自己在食堂弄点吃吧。打完电话才发觉赶了半日路程也饿了,走向食堂准备弄点吃的。
我走近食堂时待要推开门,只见门卫大爷大声叫我,说天色晚了刘老师们恐怕也不回来吃饭了,叫我跟他们一块吃晚饭。我觉得有些难为情就没答应,这时秋萍跑过来拽着我回去,于是我就不啰嗦了,三人在门卫室一起吃了晚饭。
是夜无月明星稀,一片漆黑,我坐在小楼中独自读书,那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剧,正读到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不记得过了多久,只知道正读到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说道:“呵呀,在读《西厢记》呢?”我一听是夏榛苓的声音,就放下书来,开了门,她正站在门口的走廊上。我走到她旁边,空旷的走廊上,二人背椅石栏站着。
“回来多久了?”
“刚回来呢。怎么,你也看西厢记么?”
“高中语文课本里学过的呀”,什么“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还有那啥“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的。
“你记得挺清楚嘛。”
“不是要着背诵的吗,而且写得很美文采好故事也很喜剧,只是我没看过完整的,你能给我说说不?”
“一对痴儿女,有什么好说的”我说。“不管不管,人家喜欢嘛”她用撒娇央求的语气对我说。
“那好吧”,我又接着说:“你不觉得冷吗?”
说完她愣了几秒钟,扯大衣的拉链准备脱衣服。我汗颜了,转身进屋说道:“不是这意思,进来吧!”
她才懂了我的意思是进屋来说,于是跟了进来。屋内只有两张凳子都摆着什物,时间久了都积了好些灰尘,我们干脆并坐到床上。她就俯下身歪着头单手托腮看着我,听我慢慢讲起了西厢记的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西洛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时在河中府旅店留宿,闲着无聊就寻访到普救寺游览,当时郑夫人和女儿崔莺莺等家人正运着父亲崔相国灵柩赶回博陵安葬,中途也寄居在普救寺,此时的莺莺早被父亲许诺与郑夫人侄子郑恒为妻。
张君瑞在寺中初见漂亮的崔莺莺就看上了,为了制造缘分于是就跟住持商量好借了一间靠西的厢房,他就从旅店搬来西厢住。张生与莺莺对诗相识,张生出“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对“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一来两人互相识为知音,燃起了爱情。
这时蒲州乱贼孙飞虎作乱,当他得知莺莺住在普救寺时就带五千贼众将寺院包围,欲掳莺莺小姐为妻,郑夫人万般无奈之下,危急中许下诺言:破贼解围者将招为女婿,以莺莺许配之。张生急中生智,先假意安抚乱贼三天,期间给不远处的结义兄弟、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写求救信,书成乃遣胆大艺高的武僧惠明传递,杜确率兵摆平了乱贼孙飞虎,解了普救寺之围。
不料郑夫人却食言赖婚,欲以钱帛而替换嫁女之事,张生伤心之下悄悄地为莺莺弹奏《凤求凰》后,因久不得见而相思成疾。经过红娘第一次左右传书张生到花园相会,不过热心贴了冷冰,相思病加剧;
第二次红娘引线,莺莺到西厢终于和张生睡在一起。郑夫人觉察迹象,拷问红娘,红娘灵机一动,将老夫人违约失信的后果要害一一陈列出来,夫人听了权衡之下,只好勉强答应了婚事,但有个条件,她说莺莺乃相国之女,千金之贵,是不能嫁与白丁之人的,于是令张生翌日即上京应试科举去。
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差琴童往莺莺处传书报喜,此时崔户一门皆喜,莺莺将汗衫、裹肚、袜子、姚琴、玉簪、斑管各含深意地让琴童带回去给张生,再三嘱咐他别忘旧恩。不久郑恒来到莺莺家,他知道崔户和张生的故事后,又想到自己与莺莺的婚约,于是编造谎言说张生在京城中状元后夸官游耀时被卫尚书女儿的招亲绣球打中,卫府把他强行招为女婿,郑夫人听罢再次动摇了婚姻,又打算把莺莺嫁于郑恒。
张生赶来后,为了澄清误会便叫来普救寺僧人和白马将军杜确作证与郑恒对辩,杜将军得之郑恒行奸诈卑劣之手段后与欲将其缉拿治罪,此时郑恒自惭形秽,撞树而死,最终张君瑞和崔莺莺完美成婚。到此为止故事就完了。
“哇!真完美的爱情故事啊,这就完了吗?”她听完后意犹未尽问道。
“完啦”。
“你就是张生!”她调侃道。
“你没事吧”说完我缓缓伸手去摸她的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
她一把推开我的手说道“哎呀!才没事呢,也没发烧!”
“那怎么说起胡话来了”。
“不是胡话,正儿八经的。”“你看,我们这栋楼就在西边,而你到这里的情况跟张生差不多,更妙的是我们居然住在同一个教室两个厢房……”
“差多了,就算你说我是张生,那也不是来撩妹的,人家是来干正事哩”,“再说你也不是崔莺莺。”
“谁说不是啦……”
“好吧那就是了”我直截了当地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