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我夸完刘恒之后,夏榛苓老师说了句:
“仙草润仙草,奇人遇奇人。”
又向刘恒说:“那一次晚会我看见你和学校那个经常在足球场上练武的长发男生表演好精彩,你们之间熟吗?”
我和刘恒对望了眼,没说话。
“你们两卖什么关子呢?”
我们笑起来,接着吃饭还是没说话。
“你倒是说话啊!”她被蒙在鼓里,有些气愤。
“那个人呀,不就在眼前啊。”刘恒说。
我默默看向夏榛苓,吃了几口饭,才说道:
“不像吗?”
“还真是啊!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只是老远看过,所以就只记得那长发飘飘的样子,不曾想居然是你,更不曾想我们也有认识的时候,这天地到底是太大,还是太小呢?”她兴奋地说道。
三人慢慢吃饭,叙旧叨叨。
又见翎郎平湖畔,人生何处不相逢。
很快吃好了,夏老师洗碗收拾,我们回办公室。
我拿起我的那本《昭明文选》,继续查余下文章中不认识的生僻字。
刘恒一个人对着学生作业一阵阵发呆叹息。
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刚刚吃饭时我提起音乐,他这段时间恰恰对音乐有很多感慨唏嘘。
刘恒告诉我,自从考了特岗后,就不断思考着人生往后的路,想着曾经那么恣睢不羁地追求音乐艺术,如今却因为生存而没有选择自已的爱好为业;而现在他感觉音乐已经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于是打算永远放弃了。
我听完他的诉说,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于是与他说我的观点:虽然人们都说面对现实,但对于受佛家思想影响的我,万事看的相对透明些,也许有时候人们所说的面对现实,不过就是那则问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养羊崽,卖羊娶妻生子,孩子长大继续放羊……社会一直无形的给人传输着人必须工作、娶妻生子、再工作的信息,所以鲁迅会在《故乡》结尾处感叹: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的,很多人都这样去做了,就会让别人感觉到自己似乎也必须这样去做,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也就是里面说的路。
虽然很多人认为人活着一定要有梦想,但其实梦想这东西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有梦想的人能活,没有梦想的人一样能活,只是趣舍万殊、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所以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古今很多人,如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他仗义疏财,战功赫赫,但一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仅仅是马革裹尸、葬身沙场;徐宏祖无心功名,终生游历名山大川写就《徐霞客游记》;玄奘法师历时十七年之久步行一万多里,远赴恒河,寻求正教,周游西宇,穷历道邦,只为摄取大乘经文;明代的父子奇才——杨廷和、杨慎,身为大学士兼内阁首辅的杨廷和在“大礼议”事件中看透了政治的斗争不过是些历史小丑的闹剧,就瞬间放下,辞呈归田时,儿子杨慎不解,问父父不言,直至慎被嘉靖贬往云南的几十年后,他才如梦初醒,于是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些人的活法于常人看来都是不解的。有人问登山者:这么辛苦,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峰?那个人笑着说:因为山就在那里。也许你现在已经质疑音乐的意义,我举这些例子就是让你明白,人生透彻究竟到底的确是空无意义的,但是只要一切无愧于本心,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可能是执着了些,但是那样的人生不是很有意义么。
有些人为适应社会而活,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自己想要的活法而活。你就趋于前者,我是类于后者,但是不管怎样选择,都是各有各的苦。我虽然活得放浪形骸些,但是有时候想起一些现实问题也不免战战兢兢。
我一边说刘恒一边默默听着。
说道这我停了下来,发现昨晚临写的王羲之《兰亭序》,于是拾起中间部分的一张,给他看罢;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边看我边给刘恒解释,这主要是针对兴趣志向来说的。意思是: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相处很短,不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交流自己从各方面的志趣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有的人则喜欢独处,仅仅把自己内心的爱好、思想、情感等东西寄托于物,从而纵情洒脱地生活,他们除了形体之外,不喜欢受到任何外物的约束。虽然各有所好,喜欢安静与喜欢热闹因人而异,但相同的是当人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忘记时间飞逝,等到获得成就、境界而感到高兴、满足的那一刻时,衰老已经不知不觉地到来了。
又或者是到了对感兴趣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随着世易时移而改变,因此感慨便油然而生。曾经的爱好在转瞬间消失,都能引发人们心中的感触,更何况寿命长短全凭造化,最后的结局都是消亡呢?古人说:“死生都是大事啊”,对于生死又怎么能不令人伤心呢?
而你现在的彷徨与这里面所说的大致一般,对喜欢的东西厌倦这事忒正常了,想孔子二十八岁之前也是以搞音乐为主,通过对一首无名曲子无数遍学习直接推测出曲名是歌颂周文王的《文王操》,以及听韶音三月不知肉味。自古以来的各方面宗师谁不是穷尽了毕生精力呢?更何况我们现在仅仅是弱冠与而立之间,余生永远是未知的。
我曾经为书画疯狂,为武术疯狂,为文史疯狂,为大道疯狂,常常是焚膏继晷、旰食宵衣,也不免有厌倦迷茫的时候,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人生的小插曲,无关大局的。我也很喜欢音乐,只不过底子普通且时间无隙,即便如此我还是一直练习着那一首箫曲,如果你要继续让音乐陪伴,相信你缓冲一段时间就会回到状态;如果要放弃音乐生活,也不必懊悔自责,这人生没什么事是不能释怀的。
我把话题转为闲聊模式,继续说,至于后面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句话不必理会它,之所以原文会有这句话,那是因为王羲之本人所信仰的是当时盛行的道门五斗米教,而道家追求形而上的长生,所以王羲之本人或多或少对生命会有执着贪恋,虽然文章结尾处他说自己明明知道执着于生死、长寿都是虚妄的,但提起生死亦不免痛哉。
诚然,透彻、看开之类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回想我们曾经合作的《剑胆琴心》,那时候你不也是豪情万丈么?而人嘛应该像伏波将军马援那样坦荡豁达些,这样才能做到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我说完了,刘恒也长长的舒了口气,说听我一番言语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好久之后才说他决定还是不放弃音乐,继续让音乐陪伴生活。
我们互相击掌,让后各自忙活。
夏老师打点好厨房回来,正看见我们击掌,遂发话:
“老实交代,你两达成什么阴谋啦?”
“一……”“一边凉快去!”
我们同时说,只不过刘恒笑着说完,而我只说了个“一”,因为转念想就算开玩笑,她听了这话也会不舒服的,于是就瞬间打住。
接着刘恒就挨了她一荷包拳,然后凶狠加娇气地指着我,说“你是不是也想跟他一样说?”
我镇静迈开一脚道“唉我说什么来着,”“一……噫!今晚可能会出太阳!”说完准备开溜。
“想跑!”
啪——
还没等我动脚,背上就受了她一巴掌。
……
闹了一阵,安静下来,各行其是。
十点过些大家就各回宿舍休息。
我躺在床上沉思了很久,很晚才睡着。
隐隐听到鸡鸣声,我从睡眼惺忪中睁开眼睛,看时间是六点四十,就起床了。
今天已经到了星期五,因为周末的时间我要回市区,所以从开始到最后竣工期限时间已过了一半。
下了楼,因昨日回忆起教刘恒的《渔阳剑决》,索性复习复习。
我此套《渔阳剑决》也是跟昔时校武术协会一故人,沿古籍指引经不断切磋实战,耗时一年方编成两套搏杀之剑法。他主练明末姬际可所传之内家形意拳,我则主练近乎外家之今散打搏击,遂常聚以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更喜二人皆好研古籍(毕竟现代很多人都怕那玩意儿)。而初识则因对答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日群练功,闻他口言: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是时我教学员踢术罢,顺口而接: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无深深抱拳,亦无一见如故,仅互投惺惜之目,平淡而识。
往来方互知,他悄练唐剑,我暗飞绳标,乃寻一夜中,各携兵刃会一楼之话长。演毕欲览我秀绳标,遂拎绳旋标退演一趟,待近侧墙约三米,一记转身暴喝对墙出标,霎时墙陷一坑,径寸如碟,故人见而惊曰“嘻!此可取敌命于瞬间矣”。我谓曰此兵器饶是凌厉,然攻招仅飞刺,若一刺不中,唯余退战,盖此兵器格挡甚弱;若出标为敌击散,然则……“跑!”未及说尽其速脱口替我而言。缘何跑之?盖若敌可击散我标者,其功法不弱于我甚至倍之。
如此我向往唐剑,他惊奇绳标,我们遂常互换习之。一日我取古籍《渔阳剑决》与他观,皆爱之,遂计议将决演为套路,久之乃成轻重二套。盖其练内家拳,加以腹壮肢粗,膂力强而灵巧弱,因而获重剑之法;我缘习今武,体修腰瘦,较之膂力弱而灵巧长,故我取轻剑之流。
回忆完毕,于是在废柴堆里拣起一根短棍就走起了趟子来,一般来说是虎门右出剑,龙门左出剑,蛇门直中出剑,其中或现刀对敌,或隐刀对敌,而我是左撇子,所以架势与常人相反。
有人会疑惑:不是剑法吗,怎么时不时变成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