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思及此,沈绉微微一笑,还礼道:“绉应考文章确实文采不佳,皇太子殿下将绉列入一甲让人惭愧不已。绉不擅诗词,今日来参加诗会纯是为了一睹各位贤士的过人风采,与人斗诗只会自揭其短,在下甘愿认输。”
一般来说,文人都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有才华,沈绉如此示弱,在场的读书人对此很不解,有人将之理解为过分谦虚,也有人理解为轻视。
李申将其理解为后者,再次拱手:“大人莫不是瞧不起在下?”
沈绉笑道:“陇西才子李申,十岁作《折枝词》,号为神童,沈某怎敢看不起李公子呢?”
李申似是找回了尊严,口中谦虚了一回,却仍不罢休,道:“听闻探花郎精于对句,十五岁时曾与岳父江阳太守对出惊世翁婿佳对,小生今日想讨教一番,还望大人不吝赐教。”
沈绉一听,明白自己得中探花之后,祖宗十八代都被人翻出来摸了个透,对方今日明显是有备而来,定然不会善了,再低调下去只怕会让不知进退之人蹬鼻子上脸。想到这里,并不答话,伸手从腰间扇袋中掏出一把折扇,“啪”地打开,气定神闲地摇了起来。此时的大魏朝尚未出现折扇,众书生见沈绉挥着一把形制奇特的纸扇,均是好奇,纷纷驻足细观。只见扇面上用狂草写着“真名士自风流”六个字,顿时觉得英俊儒雅的探花郎,配上这样一把扇子,更加风流潇洒、风度翩翩,之前还觉得自己仪容尚佳的人,一时都有些自惭形秽。
沈绉见已经达到目的,把扇子收起来:“说赐教不敢当。刚刚在下想过了,沈某出身商贾之家,比不得李公子诗书传家的家学功底。既然如此,沈某就用自己最擅长的术数来对句,李公子可有异议?”
李申自信满满:“就用术数,请!”
沈绉嘴角一勾:“献丑了,沈某的上联是‘二三四五’,请李公子指教。”
李申一愣,原以为沈绉会出些“一见钟情”、“三生有幸”之类文字中夹着数字的对子,没想到却是直接的数字,一时有些底气不足,试探道:“六七*八*九?”
沈绉一拍扇子,赞叹道:“李公子高才!沈绉佩服。这个对子还有个横批:南北。合起来是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真没想到,李公子在这里斗诗斗词斗对句,心中竟还挂念着苍生的疾苦。说实话,沈某刚刚确实是小瞧了李公子,觉得李公子只会写些无病呻*吟的诗文来伤春悲月发牢骚,于国于民全无益处,但李公子的对句表明了,李公子实在是心怀社稷的国之大贤,是沈绉误会了,恕罪,恕罪。”
沈绉反话正说,明褒实贬,说得李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围观的书生们之前还喧闹不已,听到沈绉的话瞬间安静下来,这才明白新科探花不肯在诗会上作诗的原因,原来是嫌诗会虚浮不实,不能有益于国家社稷,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都有些心虚。
越王注意到了席上的变化,问近侍怎么回事。近侍赶紧告知原委,越王听后面色有些不好,这不是明摆着说他附庸风雅,只知道寻欢作乐,而不关心民生疾苦吗?原想把沈绉从太子阵营中拉过来,没想到却被赏了一耳光,心中非常气恼。
唐明义见越王脸色难看,忙离开席位,来到沈绉跟前:“继昌贤弟此言差矣,文人伤春悲秋并非不关心民生疾苦,乃是怀璧者不能被举荐,报国无门才有此一叹。贤弟少年得意,列为探花,自是不能理解怀才不遇者的苦衷。今日诗会名曰‘聚贤’,实为举贤。”
沈绉也注意到越王的脸色,自觉失言,拱手道:“是愚弟浅薄了,子进兄教训得是。”
这时一个书生灵感突至,抓起笔迅速写了两行字,把纸提起来对众人道:“小生刚得的对句,诸位以为如何?”
众书生一看,只见纸上写着“同为探花,老探花力压新探花。都是才子,沈财子不敌李才子”,点睛之笔在于“沈财子”的“财”字,不由拍案叫绝。
沈绉从众人的笑声中,强烈感受到读书人对商贾的蔑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对还在洋洋自得的哗众取宠者拱手道:“多谢这位公子,沈某有对联回赠。上联是一二三四,下联是五六七九。”
有人不解道:“探花郎前一个对子缺一少十,寓意深刻,这个对子缺八少十,又是什么意思?”
沈绉神色淡定道:“没什么意思,恰好忘了而已。”
忘了?怎么可能?有人忽然咀嚼出味来,高声叫道:“我知道了,横批是忘(王)八!”
众人尽皆讶然,那个被赠予对联的书生脸立刻就绿了,颤抖着地指着沈绉:“你竟敢辱没斯文,真真岂有此理也!”
沈绉冷笑不已:“辱没斯文?哼,沈某脑袋小,别给我扣那么大的屎盆子。难怪老百姓都说,‘堪笑秀才酸气多,速回书房读子曰,之乎者也都学会,才好摇头晃脑壳’,此话果然不假。”
“你!”被辱书生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沈绉起身行到越王席前,低身长揖:“王爷,抱歉搅了您的雅兴,请恕沈绉年少轻狂,特此奉上折扇一把赔罪,请笑纳。”说罢双手奉上扇子。
一旁的近侍把折扇呈给越王。越王接过,打开一看,只见折扇一面用狂草写着“真名士自风流”六个字,另一面画着一幅美人图,图中人身姿婀娜,正斜倚在栏干上望月,配上亭台假山,碧草流水,意境唯美,旁边还有几行小诗,诗曰:“美人背倚玉阑干,惆怅花容一见难。几度唤她她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不由笑逐颜开,瞬间心情大好,挥手让人备赏。
沈绉忙谢道:“学生谢王爷赏赐,但学生不要金银之物。”
越王敛了笑,意味不明道:“那你想要什么?”
沈绉回道:“学生在西街开了间风雅斋,专卖折扇。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此扇便是以竹为骨,名士字画做表,可谓文人之风骨,风雅之人岂可无此风雅之物?一扇在手,满室风流。学生希望大魏的书生人人都是风雅之士,而不是被人讥为只知死读书的呆子。所以,如果越王爷今后要赏赐文人贤士,请不要忘了沈氏风雅斋的折扇。”说了半天,原来是要越王照顾沈家扇子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