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笙乐中,花轿停在了刘家门口。
李氏搀扶着娥姁,从轿子里下来。刘季的二嫂也款步上前,把红绸塞进娥姁手里,由刘季牵着。与李氏一左一右搀扶着一身红嫁衣的娥姁,穿过围观人群朝着刘家门儿里走去。
娥姁隔着薄薄的红色盖头,抬眸瞧了瞧前面那个牵着红绸带那端的魁梧男人。今日的刘季,还是那身秦末小吏的装扮。唯一不同的是,胸前多了一个红绣球。喜气洋洋的他,踏着稳健的步伐,精气神儿格外足,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模样儿。
这一刻,娥姁清楚地知道。
从她踏进刘家门的这一刻开始,这辈子,她都要跟眼前这个男人拴在一起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他都是她娥姁的丈夫,是她一生的依靠。
正在思忖间,刘季转回身来。
他看了看红绸带这端的她,露出一抹浪荡不羁的笑。
隔着薄纱红盖头,娥姁接触到他的目光,还是觉得有些羞涩窘迫。她转移开视线,目光随意打量着刘家的四合院。五间泥胚茅草顶正房,坐北朝南向。三间东西泥胚茅草顶厢房,三间泥胚茅草顶南屋。房屋的墙壁上,挂着各种农家离不了的农具,比如锄头,铁锹等。院子的西南角,是露天的泥胚茅房。院子正中间,盘着一石磨。还有一个临时架起的大锅,灶膛里,燃着红红的火焰。无盖的铁锅里,热气升腾。一股肉香味儿,随风传来。
看到这个农家院落,娥姁无声地叹息。
上花轿之前,她已经做好了过穷日子的心理准备。可第一眼看到这个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院子,她这个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大家闺秀,心里还是微微有些失望。
一张盖着红纸的桌几,摆放在正房前。几案上,摆放着一个青铜制成的三足香炉。香炉里,插着一撮燃得正旺的香,烟雾袅袅。一个木升里,盛满了麦麸。一个年约六旬面带喜色的老男人,坐在香案左侧的椅子上。一个瞧着慈眉善目年约五十的妇人,坐在香案右侧的椅子上。她见刘季牵着新妇越走越近,欢喜地看向侍立在身侧的两个年约四十岁的妇人,“老大媳妇,彩儿,咱们阿季总算娶媳妇了。小三儿这一成家,我和你爹的心病就彻底好了。”拿起一绢帕,擦擦微红的双眼,“就算哪天去见王家姐姐,我也可以跟她交代了。”
刘彩儿见状,也红了眼圈,一边拭泪,一边娇嗔道,“大喜的日子,娘说这晦气话做什么?您既然抚养大了我们姐弟几个,就是我们亲娘。今儿,一定要欢天喜地的看着阿季娶媳妇……”
老大媳妇闻言,也随声附和,“大姐说的对!大喜日子,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好。”
刘媪李氏擦擦泪,笑着道,“说的也是,阿季的大喜日子,我确实该高兴才对。”抬手,指指一身嫁衣的新妇,“你们瞧,阿季媳妇走路的姿势,还真有大家闺秀的做派。”
刘彩儿用手帕沾沾眼角,破涕而笑,“人家本来就是大家闺秀,自然有大家闺秀的做派。”
老大媳妇瞧了瞧一身红色嫁衣的娥姁,眼里露出一抹暗芒,“大家闺秀,就是大家闺秀。你们瞧瞧阿季媳妇那双手,白生生的,光洁透亮。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儿。你再看看我这双手,天天干粗活儿,又糙又黑。骨节粗大,还不如男人的手好看。”
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儿,带着两个年岁相差无几的小男孩儿欢天喜地跑过来,抓着老大媳妇的衣角,“娘,你看,三婶的这身嫁衣,真好看。要是娘穿上,肯定更好看。”
老大媳妇想起自己婚嫁的一幕,再想想早逝的丈夫,瞧瞧自己十来岁的独子,心里酸酸的,微微泪目,“信儿,娘老了。这辈子,再也没机会穿这么好看的嫁衣了。等你长大结婚,娘跟你三婶借,让你媳妇穿,好吗?”
刘信扬起一张童真的小脸,看着自己的母亲,欢天喜地的回应,“好。”转身,看着身后的两个小男孩儿,“濞儿,广儿,走,看新婶婶去。”
刘濞刘广应了一声,跟着刘信儿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