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34章

却说当年, 安平王世子刚从边疆回到南陵郡不久,就得到了圣上的口谕,让他亲自带领一队人马, 火速赶往北方济康郡。

安平王世子很清楚, 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这般重任, 除了多年以来在边疆战绩斐然得到了圣上的信任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离开南陵郡太多年了。莫说那些后起的家族, 便是原就同气连枝的另外三家, 交情其实也不剩下多少了。

只有他才能不管不顾的将所有涉案人员一一拿下, 至于那些人是否有罪,自然另有他人来判断,但起码在捉拿案犯这一关里, 他可以保证无人逃脱。

可饶是他离开南陵郡太多年了, 也知道蒋家代表着什么。八大世家才是真正的同气连枝,几百年来的交情不是所谓的同袍交情能比较的。甚至于,这都跟所谓的交情无关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纠葛。

但他还是亦如反顾的前往了济康郡……

最终的结局是好的, 那个自称是蒋氏后人的蒋郡守,实则跟蒋家并无太大关联,不过就是个狐假虎威的混蛋玩意儿。可在经历过那一次事件后, 安平王府上下也开始警惕起来了。

开国功臣四大异姓郡王里, 有三家已经逐渐失去了兵权,像排行最末的永平王府,更是在军中彻底的失去了话语权, 其他两家就算略好一些,但其实也差不多的。试想想,身为大将, 手头却无兵权,那跟被拔了牙的猛虎有何区别?

只剩下他们一家了……

安平郡王本人尚在边疆,但在世子回来之前,父子二人却也曾促膝长谈过。

有句话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话听着是非常残酷,却无疑是真理。

本来,安平王世子只是作为一个聆听者,哪怕他本人相当得尊重他爹,可讲道理,光听并不能说明什么,很多事情除非本人亲自经历一番,不然别人说破天都是没用的。

跟态度无关,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一种心境吧。

好在,因为蒋郡守那件事儿,安平王世子就算不能完全体会自家的处境,却也多少有了明悟。

他本来就在考虑自己的亲事问题,圣上的三公主在当时并未许人,但已经明确的告知会留在南陵郡。他最担心的就是被迫尚公主,哪怕按理说,身为公主是不可能嫁给王爷世子的,可别忘了,他家是异姓郡王,哪怕本朝并无这样的先例,但在早先,四大异姓郡王中的另外一家却是娶了圣上的侄女。

即郡王世子娶了皇室郡王所出的郡主。

也就是说,安平王世子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跟其他人家不同,他一点儿也不想同皇室沾边,尤其他本身就是能够承袭爵位的世子,尚公主……

这非荣耀,而是负担。

要不怎么说是赶了巧了呢?就在恰好他需要有件事儿磨砺自己时,济康郡出事了。等他去了济康郡,处理完毕那些事情后,又碰巧遇上了曾经在杨老太君跟前伺候过的人,还提到了刘侾,提到了刘家嫡女……

四大异姓郡王之间关系是不如那几个世家大族,毕竟几百年的交集不是说着玩儿的。但甭管怎么说,哪怕几位老王爷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彼此之间总归是有交情的。

只这般,安平王世子一回到南陵郡,第一时间就请了他婶娘代为相看。他在意的倒不是刘韵的相貌身段,而是想知道刘韵此人是不是那种会全身心投入到情爱之中的人。

成为安平王府的世子妃,她可以不需要外在,但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至于拿杨老太君在世时说过的话当成借口,这还真不是纯粹的借口。安平王府的徐老太君年事已高,整个人也是糊里糊涂的,但偶尔也是会清醒的。在她清醒时,没少嘀咕嫡长孙的亲事问题,也曾提过她和她的手帕交那些玩笑话。

大概就是,我俩要是将来一个生儿子一个生闺女,就结为儿女亲家。

结果这俩全生的是儿子,倒有女儿,却是庶出的。兴许男子不会太在意这个事儿,大不了可以选择庶出联姻。但两位老太妃却是心有芥蒂的,这儿女联姻要是扯到庶出上头去,这到底是喜事一桩,还是故意恶心人的?

等到了孙子辈儿,刘韵就是杨冬燕的嫡长孙女,虽然是二房的,那问题也不大。

而安平王府那头,王妃很早就过世了,王爷又常年驻守边疆,倒是有二房陪伴左右,可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鬼了,二房没闺女,嫡出庶出都没有。

反正硬要扯到两家联姻还是很容易的,徐老太君也是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当然是在她清醒的时候,她觉得为了嫡长孙的终身大事,坑一把曾经的手帕交又怎样呢?大不了等她下去了,亲自给人道歉呗!

——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哪怕她今个儿真的下去了,也见不到杨冬燕的。

本来是一桩特别严肃权衡再三的联姻,万万没想到,从杨冬燕这头一过,愣是变成了单纯的见色起意。

→_→

其实,见色起意这事儿还真是有发生过,但的确不是安平王世子跟刘韵,说白了在成亲之前,俩人就没见过面。

真正见色起意的是三公主。

她一眼就相中了刘侾的锦绣皮囊,哪怕人家告诉她,刘侾跟她三哥的交情极好,俩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她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刘侾啊,他长得好看呀~

得亏三公主并不知道安平王世子曾经的烦恼和纠结,不然她一准喷对方一脸。

长得丑,年纪又大,倒是挺自信的嘛!

……

这些事儿,杨冬燕是真的毫不知情。假如让她知道的话,她一准儿能将尾巴翘到天上去!

哼,天上地下我老太太最能耐!

能耐的老太太哟,在永平王府跟两个倒霉儿媳妇瞎扯一通后,心满意足的带着两头猪回来了。

过年呀,本来就该到处乱窜走亲访友的,这南陵郡啥都好,就是亲朋好友太少了点儿。

其实也不是人少,而是杨冬燕上辈子认识的那些老朋友们,绝大多数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剩下那些虽然还在,但一个个身子骨都不太好了,尤其她认识的几乎都是高门大户的老太太,一旦身体欠佳就会闭门谢客,更是没办法再跟以前那样吹牛打屁了。

要怎么说呢?

杨冬燕就觉得吧,果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她这般,死而复生继续嗨翻天的。

这么一想,她就将心头的那点儿失落抛到了脑后,愈发嘚瑟起来。

其实算起来,今年并非他们老魏家在南陵郡度过的第一个年关,毕竟去年乡试结束后,一家人就从济康郡千里迢迢的往南陵郡赶了。甚至在去年过大年之前,杨冬燕就已经跟上辈子的倒霉儿子们相认了。

可仔细想来,两年的情况却是大有不同的。

去年这个时候,老魏家刚来南陵郡不久,不算杨冬燕这个心大的主儿,家里其他人多多少少还是心怀忐忑的。背井离乡这个词儿真不是说着玩儿的,只有真切的体会过后,才能理解那种乡愁。

尤其在当时,窝头的前程未定,他自个儿身上的压力也很大。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他还记得自己年幼时候的事情,清楚的知道家人为他付出了多少。

可以说,对比后来的猪崽姐妹仨,窝头才是花了家中最多钱财的,毕竟吃又能吃多少呢?他打小上学的束脩,每年要送给先生们的年礼节礼,还有日常用的笔墨纸砚,更别提家里人为了他离开家乡东奔西走……

平心而论,窝头才是全家人里面压力最大的那个。

而今年,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

窝头顺利的通过了会试……应该算是比较顺利吧?中间是遇到了一些小坎坷,可总得来说,结局总归是好的。

在后来的殿试上,他不光成为了二榜进士,还被圣上点为御学的侍读学士。哪怕就目前看来,这个位置其实是蛮鸡肋的,上升的空间有限,还半点儿权利都没有,就连俸禄也相当得微薄。

甚至于,还要每日继续听学士讲课,哪怕窝头不需要像三皇子那般背书写赋,但其实他自身的功课也不少的,仅仅是少了评价考核那一关罢了。

换个人就不乐意了,毕竟正常来说,读书人之所以选择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目的就是为了一朝鱼跃龙门,通过科举当上官员,从此更改门庭光宗耀祖,当然也给自己带来权利和荣耀。

要是考上了进士后,继续让他埋头苦读?你看有几个人会乐意。

但窝头就挺乐意的。

打从一开始,窝头的乐趣就不在于当官,而在于读书。本来他还在发愁呢,在他看来,最好当然是能够进入翰林院,但他也很清楚,以他目前的学识,进入翰林院不会是件好事儿的。简而言之,他不配。

幸好,有了这么一段缓冲,只要再给他三五年时间,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凭借真才实学通过翰林院的馆考。

窝头不光是官途顺畅,他还在今年订了亲。孟家是比不上那些传承几百年的大世族,但对比魏家底蕴就别提了。再者,孟端娘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只是她跟窝头学的方向不同,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大部头古书,她更爱看一些诗词赋文。但总得来说,俩人是说得上话的。

用窝头的话来说,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往后娶一个开口动不动就是锅包肉好吃还是回锅肉好吃的媳妇了。

能跟孟端娘定亲,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了。

除了窝头之外,老魏家还有其他的喜事儿。

魏二牛和小杨氏在连着生了三头小猪后,终于得了个……饺子?哦不,是冬子。

在杨冬燕的坚持下,这孩子终于得到了家中绝大多数人——主要是下人们的认同——都开始喊他冬哥儿。

其他类型推荐阅读 More+
抗天传

抗天传

无孔不入
主角自小家破父亡,与母亲避居于苗疆大荒山云雾谷,为报父仇,练就无上神功,并收服众多美人……
其他 连载 2万字
拾骨狩灵

拾骨狩灵

行走的风
一个传承古老的遗族为人类守护着黑暗世界,与遍布世界的邪恶力量数字搏斗。
其他 连载 8万字
神马前半生

神马前半生

神马笔记
青春年少,芳华正好,当赴一场浪漫邂逅!
其他 连载 0万字
情事杂记

情事杂记

舒琰
人有许多情绪,无论哪一种,也许虚假,却真实。
其他 连载 1万字
孤儿传说

孤儿传说

傻子也疯狂
一个孤儿经历各种磨难、成长、的故事。
其他 连载 0万字
刘夜琳

刘夜琳

m.diyiΒanΖhu.la
辣妈刘夜琳(通叶),外号“叶问”,年轻时曾是泳装模特,30年的锻炼令她的身材比年轻时更加火辣,让小弟惊为天人,于是便有了此文。
其他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