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 心有余悸 (第1/2页)
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章工厂里的那些男人和女人]
第14节第十四章、心有余悸
还得要感激鞠胖子一席话,让裴国举茅塞顿开。以前调动积极性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完后树立一个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思想来激发革命热忱。现在不用了,请小姐陪他们跳一次舞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斗志。当然,也必须把利益问题事先讲明,让对方和效益挂上勾,否则,也是没人听你的忽悠。
技术楼这几个人第二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以药物研究所的名义与药厂订合同。明确双方义务,开发的品种,销售方式和管理,利润分成,履行时限,还有违约责任。
头一天晚上舞厅的兴奋还没有过去,屋里没人了,柳银都总爱叨咕舞厅里的趣闻轶事。“我昨晚那个小姐真好,随便摸。”
“你看她长的那个熊样,圆乎乎的,不让摸谁找她啊?”贾达夫反驳说。
“哎,别说。胸好大,一把抓不过来!”柳银都张开手掌比量着。
噹噹噹,有人敲门,屋里马上静下来,柳银都装作翻阅《中国药典》,林森整理着合同。门开了,经营经理霍向其走进来,扔到桌子上一打钱:“给,一万元人民币,裴经理让送过来的。用完签上字,把条子给我就行。”
贾达夫一招手,研究所会计黎娜过来将现金收了起来。
“行,裴国举是一个办事的人。”柳银都说。
贾达夫可能见到裴国举说到做到有点感动,或者说看裴国举对他们太重视了。他需要有一个交代。于是和他俩商量:“看看咱们把脑细胞生长素这个项目献出来吧。”
“这是我们自己的资金研发的!”林森不同意。
“算了,投入的钱我们可以补回来。看在全厂七百多名职工的份上,我们为厂子做一点贡献。”贾达夫说。
贾达夫是企业技术部门的总头,他这么说别人也没有办法。
脑细胞生长素这个项目已经开发了半年,这个项目是由奥地利进口的脑活素注射液引起的。中国引进来这个品种以后,医院临床卖疯了。一支5毫升的脑活素零售价八十多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实验室取样分析,所含成分无非都是氨基酸多肽类营养物质,说白了也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治疗用药。中国中药早已把动物脑组织进行了水解、提取,用于临床。所以,奥地利这个品种并不是什么新发明。
“妈的,一群傻帽。”林森气得骂道,“国家药局这帮东西,这玩意开始就不应该放进来,让奥地利用猪脑子骗走了中国人这么多钱!”
就从那时,这个项目由研究所自己资金进行了开发。截止现在,处方及生产工艺、稳定性、质量标准各个方面都已十分成熟。按当时申报形势,申报资料全后加上吃喝玩,一个星期就能拿下企业生产批文!因而,这也是技术头头们敢于和裴国举承诺的主要原因。
合同写好交到了裴国举手里,厂子负责经营的霍向其看后趴在裴国举办公桌对面伸着脑袋出主意:“对合同产品,不能同意药物研究所提出的限量自主经营。必须要全部控制,由企业统一销售。否则,市场就会出现混乱。”
“我们还有资格和他们提条件么?”裴国举白了一眼霍向其,懒懒地说:“你得改变观念,不要动不动就控制。厂子都他妈的要控制黄铺了,还控制啥?”
霍向其一下子无言了,研究所是企业的下属,怎么能不谈控制呢?
“你要知道,这个项目是人家研究所个人投资开发的,能把大头给我们就不错了。”裴国举破解道。
“研究所也是企业的,我怕以后研究所和我们厂子争饭碗。”霍向其争辩着。
“那就都挺着等死!”裴国举扔下了一句,拿起合同走了。
脑细胞生长素这个项目的确是一个好项目,北方有一个药厂以大脑组织液小水针剂型获得生产批文投入市场,挣得了一批好钱。项目合同交到厂子,柳银都心里有些发虚,他担心厂子骗人。他问林森和贾达夫:“你们都相信裴国举的承诺?”
林森眼睛盯着柳银都,食指在耳朵前际搓来搓去也不搭腔。
“厂子这么困难,如果裴国举就是背信弃义,你又能耐何?”贾达夫无奈地说。
柳银都不放声了,真的是这样,就不按合同办,你也没有办法。
“我有一个办法,可以遥控这个项目的实施。”林森摆了摆手,将贾达夫和柳银都喊了过来:“严格控制原料提取关键技术,除了我们三个,不准实验员知道。”
柳银都立时明白什么意思。脑细胞生长素这个品种有几大质量问题:热源,澄明度,大分子聚合物,分子量和有关成分的相互比例。这些靠平日经验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如果厂子不履行合同,我们就将原料提取交给车间。这样,品种质量就会问题频出,进入不了市场。
正说着裴国举进来了。“我的天,说曹曹就到!”林森半开玩笑地说。
“你们说我什么啊?”裴国举笑着问。
贾达夫和柳银都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林森则一针见血地道:“都怕你不讲信誉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