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登临送目,雪兆丰年。
十月金风,一叶飘丹,鸟落飞檐,却道天凉好个秋!
“浮萍间”酒铺的三字牌匾已经满是风吹雨打过的痕迹,窗外虽枯木凄凉,门内仍是火树银花。
酒铺的小二忙的不可开交,头额遍布汗珠,拿起挂在脖子上已经泛黄的毛巾擦擦汗,又继续收拾起来,一会端酒,一会上菜。
这越是天冷,酒铺就越是热闹,虽说破是破旧了点,却无伤大雅,反倒还生出了哪么一丝久经风尘的意味,店家也喜庆,不见人嫌破,到也剩了白花花的一笔钱两。
酒铺四周的墙壁上都是弯弯扭扭的字画,都是一些喝醉酒的客人写下的,若不是有位年轻儒生带头题诗,恐怕这四周的墙如今还干净得很哩。
虽说墙上的字不怎么样,但句句有味,如同酒铺里的哪酒,总之,有几番嚼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一个喝醉酒的老头题下这话,人看似疯疯癫癫,却没想到作诗却有几分天赋,不过明眼人看去就当是个笑话,看看便可,试问,抄别人的诗前不能先把那泥鳅般的字写好?
要说铺子里字最看得过去的,最赏心悦目的,还得属第一个题诗的年轻儒生,一看就出自书香门第,见识不短。
“三十六重天外天,青俞云外有神仙!”
......
姚定州,水神庙。
太阳落了山,河边坐着一个姑娘,腰间还挂着一块刻字“山水”的令牌,有着几分朴素,姑娘发丝随着风在俏脸上轻抚,写尽了愁滋味。
姑娘用手划水荡起一阵波纹,看着水里的倒影撅着嘴,耷拉着脑袋,“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那小儒生不会取了剑就不还了吧,既是证道山的证官又是巡官,不该如此啊?”
姑娘又狠狠点头,补充道:“理不该如此啊!”
证道山上有神仙,山水庙里遇巡官。
那时证道山上,青俞天下十八巡官在山顶。屋子里的十八盏烛灯火光摇曳,别有一番生机和风流。
骤然间,山顶剑气纵横天下,十八人化作一道道剑气御剑远游,浩荡九州。
水神庙里坐着一位年轻儒生,腰间别着一支刻字“春”的玉箫,挂着一柄剑气内敛极好的仙剑,证道山巡官兼证官是也。
庙内后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扎着两个小辫子,掩嘴笑道:“今个儿什么风,把咱们的魏巡官给吹来了呀?”
年轻儒生从儒袖中拿出一枚令牌晃了晃,笑意止不住,“我来取剑,水神娘娘不要心疼?”
小姑娘双眼蓦然瞪大,挑眉笑道:“不要吧?”
年轻儒生咧嘴一笑,“不心疼就好,省得到头来还得安慰一个小丫头片子。”
儒生脚尖点地,身子一掠而去,来到姚定州水神庙旁的金和江,水底有一支剑,用来镇压此方山水魑魅魍魉的剑。
手伸入袖中取出一张金色符箓,一旁的小姑娘双手叉着腰,鼓着腮帮子气愤说道:“我说不要,是不要你取剑,听不懂啊!你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魏惊春!”
年轻儒生耸肩,手里的符箓应着小姑娘的话落入江中,转头笑意盎然的望向可爱极了的小姑娘,说道:“我叫魏惊春,是证道山的证官,也是巡官,更是松芦书院的贤人,可不是什么书生。”
小姑娘不再说话,双手抱在胸前,眼睛紧紧盯着江面。见到江中闪烁金光,一支剑慢慢从水面浮出,年轻儒生嘴角上扬,儒袖一挥,握住这剑,剑柄刻着“山水”,剑身七星连珠,剑名“三千尺”。
接着,一道令牌从空中朝着小姑娘飞快的来,原来是年轻儒生将那山水巡官令给了自己。
“还剑时,再来取走山水令。”
年轻儒生笑意醉人,小姑娘烟视媚行,也只当他“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见一掠长去,再也不见到身影。
如今姑娘长大了,年轻儒生一更别去,今日二更也没回,那愁字在这冬天里一下子就写出来,从脚跟到头顶,数不尽的愁唉。
姑娘抬眸,好似一位谪仙人驾鹤而来,谪仙人来到江边,轻抚着白鹤,看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