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bi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淮琴起了个大早。
起床的时候,外头起了大雾,灰蒙蒙的一片,还掺了些没燃烧干净的塑料味道,闻着不大舒服。
雾起的厚实,说是厚,不过是与前几日的艳阳高照相比,多了些看不清的味道,端着凉意。
也难怪,今儿个是大寒了。
大寒有三侯,这个候,大抵是等的意思,早前儿没有气候,到了什么节气,凭的都是些飞禽走兽、万物更迭,诸如夏至,会有说鹿角解,半夏生。
到了大寒这,也流传了有三侯:
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这意思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可以孵小鸡了。
等再过了一会,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
又过几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
淮琴伸了个懒腰,不算臃肿的身材里,能够透过窗棂,看到门前的菜园。
大寒嘛,是得有个派头的,霜打的茄子焉了吧唧的,厚厚的萝卜根深埋土里,盖了点清晨的露水,和昨夜凝华的霜气,估摸着是可以吃了。
淮琴看了一阵,又想起锅里头烧的水,忙转过去拾掇着柴薪,静谧的山村里,兴起了大寒的第一缕炊烟。
村东头响了爆竹,是昨儿个夜里发生的事,淮琴问了一道,原来是做木匠的刘叔老了。
老人家的事,总得犯些个忌讳,死不能说死,得说个“老”,合乎寿终正寝的味道,那才行呢。
淮琴估摸着刘叔的样,脑子里有些模糊。末了,方才记起一张脸来,督促着自己晚些时候再过去吊唁。
她跪了跪手指头,年轻的时候,还颇得刘叔的照顾,村东村西隔的有些距离,平日里有啥好吃的,也不忘给自己家捎上一份,承着这份情面,她理当是要去一趟的。
但她还有要做的事。
逢了大寒,过不久就是年了,她得拾掇起来,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要用的家伙事,也得收拾着,免得到时候手头没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有的时候手里忙活着,她也会忽然晃晃神,听到有人在喊自己:
“淮琴嫂……”
声音听着耳熟,再一恍神,就记起来了。
于是便会叹口气。
能说话的人,又少了一个。
所以说老天真是个不长眼的滚蛋,活又让人活得慷慨,走又让人了无牵挂。
生的人留下缅怀。
死的人寂寥。
叹气归叹气罢,她一个妇人,撑起这么个家,早些年丈夫又死得早,半大点的孩子,也因着工作的缘故,去了挺远的地方——
听说,是叫上海还是什么的。
淮琴嗤之以鼻,上海的菜再好吃,哪有家里的好吃呢?
醋溜的酸菜切丝,再往锅里面这么一滚,滋溜的香味儿蹭得就上来了,闻着口吃生津,再配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过年的烟火气,瞬间就送进去了。
再一看,上海的菜就落了下乘。